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利用导学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者】 李耀阳

【机构】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数学具有复杂性与抽象性,是一门极具思维挑战性的学科。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基础学科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影响着学生逻辑思维,同时也是对其学科素养与意识的挑战。导学案的运用既是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同时也是课程理念转变的体现,是基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而形成的具有引导性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导学案的运用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究有效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导学案运用过程的注意事项,从而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策略途径
  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新科技的产生对当前数学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数学教学课堂对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需求日渐提高,逐渐开始重视教师主体引导作用。高中数学作为数学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阶段,其不仅要求数学知识原理的理解,同样也看重学生学科素养与意识的形成,对教师教学素养有着极大的要求。基于这种时代背景,导学案的出现既体现当前数学教学中主体理念的转变态度,同时也象征着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理应被广大教育者所重视。
  一、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固化
  高中数学知识与原理正处于深入学习阶段,因此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排斥心理,但由于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学校与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重视度过高,以至于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同样也会将这种‘期待’强加于学生身上,进一步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对教学课堂中自身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单一认为教师就是讲授的人,因而造成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的缺失,这些都是教师教学理念固化的体现。
  (二)教师教学方法缺乏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时,仅凭知识讲授是不充分的,理应适当开展运用训练。但受当前学业成绩迫切性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基本知识原理的讲解,忽视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的重要意义,缺乏专题教学的开展,暴露出极为明显的教学方法缺乏问题,这些都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效果低于预期。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一大难点便是解析几何,是对代数与几何的系统性运用,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与综合能力。然而由于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于迫切,其往往会采取大量习题讲解的形式强化解析几何,这同样也是其教学方法缺失的一大体现。
  (三)教师思维影响教学
  定向思维与思维固化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模式,前者是对事物联系的定向发展,而后者则是发散性思维的固着体现。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由于后学知识对前学知识的影响,使得其定向思维产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往往高于课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当前认知水平,以至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极为困难。而对于思维固化现象,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过于片面,使学生产生思维固化倾向,以至于对数学公式的理解与运用固定在某一方面,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也是造成当前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正确率低下的一大原因。
  二、导学案的运用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课堂引入的创新
  高中数学强调的是数学的思维与逻辑,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运用能力。尽管目前部分学校已加大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推动,大力鼓励教师对其教学课堂进行创新,但其发展仍然显露出较为缓慢的僵化趋势,缺少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为此教师不断提倡创新理念,选择运用导学案对课堂进行导入创新,这既促进数学课堂的和谐与交流,同时也对当前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一定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强化
  导学案的运用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原理有基本掌握,同时也要求其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研讨对数学原理的产生进行探究,这既提高了学生知识理解效率,又强化教师教学的课堂效果,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在领悟知识中培养技能,有利于其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导学案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教学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不仅顺应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更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是高中数学教学创新中至关重要的存在。
  (三)有利于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可知,教材知识与原理的讲解是学生学业考察的一大重点,但除此之外,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同样对学生学业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是塑造其数学意识,培养基本思维逻辑的重要途径。而导学案的运用,既使学生发挥其自主思维意识,同时又能借助探究的形式培养其数学素养,拓展其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学科魅力。与此同时,教学策略的选取是教师教授方法与途径的直接反映,应在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基础上,针对学生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合理划分,以此进行教学引导,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得到有效提升,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符合新世纪全面发展教学理念。
  三、运用导学案的基本注意事项
  (一)根据专题难易度选择导学案类型
  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思维快速成长的阶段,其不仅具有自己的主观思维,更有着自己的理解,是培养儿童理解能力较为合适的阶段,而高中数学专题难易度区分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学生对导学过程的理解,对其自主学习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开展导学案教学时,针对不同专题难易度的不同,教师编排理应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较为全面的利用导学活动对专题知识进行精炼,借助自主学习与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根据学生水平层次调整导学进程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表现在其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教师在进行导学讲授时应考虑学生在知识水平上的差异性,不可以偏概全,忽视个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导学案的运用理应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设置不同层次题目引导学生层层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适应各知识水平层次学生。使其能够在活动中学习单词与语法内容,提高课堂整体学习效率。当然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教学进程的调整也同样重要,是影响课程顺利开展与否的重要条件,例如在进行解析几何专题教学时,从最基本的‘x^2+y^2=1’式模型到复杂的几何模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索系数变化对曲线形状的影响,进而理解实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三)应根据学生思维方式引导活动开展
  思维是人类大脑的直接体现,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间接反映,是将事物由整体分解为部分再由部分归纳为整体,通过比较分类进而得出事物属性与规律,进行有效概括的过程。学生思维的塑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学案的运用理应考虑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知识理解的不同,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活动教学,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按照导学案的进程开展学习,以此锻炼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宏观把握,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有效利用导学案的策略
  (一)合理运用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趣味性是维持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重要途径。要想有效运用导学案,教师理应对导学案内容进行编排整理,通过趣味数学知识或生活中数学例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成因及原理,进而引导其学习教材知识与原理,以此提高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与学科素养。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并非一成不变的,对同一学科原理而言,其引导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在运用导学案时,需要着重强调知识探究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异同,使学生通过对不同角度思维方式的观察,体会原理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以此提高其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增强探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例如在学习直线解析式时,教师便可从‘ax+by+c=0’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直线的一般式、截距式、点斜式之间的区别,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推到斜截式表达形式,利用对比与探究的方式,综合探讨直线解析式的不同应用。
  (三)结合实际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尽管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疏远,其应用题大多为复杂的统计学问题,但数学本就与生活密不可分,适当的引入生活实际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要想有效运用导学案,生活实际的联系是不可缺少的,理应将其运用于教学引导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抽样方法时,教师便可以实际生活举例,将生活中的‘赌徒效应’引入到导学案内容中,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推动导学案教学的开展。
  由此可见,导学案的运用不仅是数学课改推行的结果,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对教学的创新要求,要想有效开展导学式教学法,教师理应从教学创新入手,增强教学内容的实际性与趣味性,并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再通过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学生对知识与原理的感悟,以此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个人数学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喜.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3):94.
  [2]陈伟山.利用导学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2):162+164.
  [3]何尧.当前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误区及矫正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239-240.
  [4]林允修.“导学案”引领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66-68.
  [5]康瑞祥.让学案架起高效课堂的桥梁[J].文学教育(下),2013(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