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停课不停学”后会有“四催”之变
【作者】 王金鹏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
【正文】当前,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学校延期开学,学生不能在正常开学时间到校上课学习。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并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各地教育部门、相关企业和广大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勇于担当,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在奋力抗击这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之时,也应理性地看到灾难是把双刃剑,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有一些较大的改变。
一、催发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快速落地生根
过去在校学习,多数教师习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组PPT、一节课。此次疫情阻断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们无法通过常规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急切需要通过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手段来开展工作。
学校开展的直播平台、微课录制等应用培训是老师们特别愿意参加的活动,而原来培训中接触较少的硬件搭建、视频录制、音频、视频剪辑等应用成了关注度最高的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大部分教师从陌生到熟练,从被动变主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许多教师在直播教学的过程中通能够熟练使用“钉钉、腾讯课堂、希沃白板五”等平台进行教学工作,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交流、改进得到提升。很多老师学会了应用互联网评价工具进行教学统计、分析,体会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的方便,深切的感受到技术改变生活、也改变了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路上,要与时俱进。
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于2018年4月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实现“三全两高一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建设一个“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发展目标,要尽快落地生根了。
二、催逼教师快速提升核心素养
观看视频课和网络直播授课,促使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平时学校虽然组织开展了练功课、示范课、汇报课、推门听课等多种教研活动,但受限于学校的资源和环境,教师们提升的空间和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此次疫情电视直播课中采用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公共资源平台的“一师一优课”,这些平台里提供了系统而丰富的国家级优质资源,参与授课的教师当中多数是国家、省级、市级名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每一节授课都包含了制作精美的微视频、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和课后练习。教师在指导学生集体观看名师课堂的同时,需要根据名师的授课,了解其教学思想、总结归纳,并结合本地、本班学生特点,进行学法指导、答疑、布置相应的巩固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同时由于教师转身为“网络主播”,对授课教师保持清晰准确的教学思路和精练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直播课的教学无法落实到个人,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教师鞭长莫及,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有精彩的教学内容、精心的课件制作,更在于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让自己的课程有趣、有料,才能提升教学的效果。坦然面对直播教学,此番历练必将成为教师成长的财富。
唯其如此,更要求教师必须兼具执着的教育情怀、过硬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艺术和坚韧的创新精神,方能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三、催化学生快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离开了学校就离开了老师的视线,此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学校不但进行线上授课,还坚持每周进行“线上升旗仪式”,要求全体师生穿戴整齐,面向国旗肃立,在屏幕前敬队礼、行注目礼、大声唱国歌。这就要求学生在家仍然要保持学生的样子和学习的状态,按时作息、按时上下课、认真听讲、及时做笔记,独立练习并及时提交,认真上好自习,注意室内卫生和内务整理。要求固好,落实还是要靠学生自觉。
况且,采用网络授课,老师不可能“满堂灌”,缺少了教师的及时点拨,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迫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检查及修正自己的观点,不能过多依赖他人。目前学校普遍采取“提供教学材料—学生自学—网上授课—布置课内外作业—辅导答疑”的程序,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能力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居家学习,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准备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在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上可以进行较大的扩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催生家校共育合力快速增长
疫情阻断了家庭与外界的频繁接触与联系,恰好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带来契机。很多家庭全家一起上课,家庭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成长,家长陪伴的学习环境,增浓了家庭教育氛围。文化学习、共同阅读、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则是亲子关系发展的良好载体。
这次疫情使原本很多常年在外打工、为生计忙碌的广大打工一族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陪伴孩子共同学习,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关注教育的过程,家长们能够感受学生和教师所付出的努力,有利于为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自身也能对教育和家庭产生更多的思考,促进家长更多思考家庭教育技巧与策略,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当然“停课不停学”活动也有很多不利影响。学生居家学习受客观条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学生面对屏幕,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没有课堂教学直接,缺乏目光交流的学习效果会有差别。
梭罗说:“能从圆心画出多少条半径来,就有多少种生活之道。”尽早尽快顺应以上四大变化,或许是我们从这场旷世之难中获得的些许教益。
一、催发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快速落地生根
过去在校学习,多数教师习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组PPT、一节课。此次疫情阻断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们无法通过常规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急切需要通过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手段来开展工作。
学校开展的直播平台、微课录制等应用培训是老师们特别愿意参加的活动,而原来培训中接触较少的硬件搭建、视频录制、音频、视频剪辑等应用成了关注度最高的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大部分教师从陌生到熟练,从被动变主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许多教师在直播教学的过程中通能够熟练使用“钉钉、腾讯课堂、希沃白板五”等平台进行教学工作,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交流、改进得到提升。很多老师学会了应用互联网评价工具进行教学统计、分析,体会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的方便,深切的感受到技术改变生活、也改变了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路上,要与时俱进。
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于2018年4月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实现“三全两高一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建设一个“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发展目标,要尽快落地生根了。
二、催逼教师快速提升核心素养
观看视频课和网络直播授课,促使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平时学校虽然组织开展了练功课、示范课、汇报课、推门听课等多种教研活动,但受限于学校的资源和环境,教师们提升的空间和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此次疫情电视直播课中采用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公共资源平台的“一师一优课”,这些平台里提供了系统而丰富的国家级优质资源,参与授课的教师当中多数是国家、省级、市级名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每一节授课都包含了制作精美的微视频、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和课后练习。教师在指导学生集体观看名师课堂的同时,需要根据名师的授课,了解其教学思想、总结归纳,并结合本地、本班学生特点,进行学法指导、答疑、布置相应的巩固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同时由于教师转身为“网络主播”,对授课教师保持清晰准确的教学思路和精练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直播课的教学无法落实到个人,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教师鞭长莫及,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有精彩的教学内容、精心的课件制作,更在于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让自己的课程有趣、有料,才能提升教学的效果。坦然面对直播教学,此番历练必将成为教师成长的财富。
唯其如此,更要求教师必须兼具执着的教育情怀、过硬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艺术和坚韧的创新精神,方能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三、催化学生快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离开了学校就离开了老师的视线,此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学校不但进行线上授课,还坚持每周进行“线上升旗仪式”,要求全体师生穿戴整齐,面向国旗肃立,在屏幕前敬队礼、行注目礼、大声唱国歌。这就要求学生在家仍然要保持学生的样子和学习的状态,按时作息、按时上下课、认真听讲、及时做笔记,独立练习并及时提交,认真上好自习,注意室内卫生和内务整理。要求固好,落实还是要靠学生自觉。
况且,采用网络授课,老师不可能“满堂灌”,缺少了教师的及时点拨,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迫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检查及修正自己的观点,不能过多依赖他人。目前学校普遍采取“提供教学材料—学生自学—网上授课—布置课内外作业—辅导答疑”的程序,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能力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居家学习,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准备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在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上可以进行较大的扩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催生家校共育合力快速增长
疫情阻断了家庭与外界的频繁接触与联系,恰好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带来契机。很多家庭全家一起上课,家庭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成长,家长陪伴的学习环境,增浓了家庭教育氛围。文化学习、共同阅读、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则是亲子关系发展的良好载体。
这次疫情使原本很多常年在外打工、为生计忙碌的广大打工一族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陪伴孩子共同学习,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关注教育的过程,家长们能够感受学生和教师所付出的努力,有利于为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自身也能对教育和家庭产生更多的思考,促进家长更多思考家庭教育技巧与策略,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当然“停课不停学”活动也有很多不利影响。学生居家学习受客观条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学生面对屏幕,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没有课堂教学直接,缺乏目光交流的学习效果会有差别。
梭罗说:“能从圆心画出多少条半径来,就有多少种生活之道。”尽早尽快顺应以上四大变化,或许是我们从这场旷世之难中获得的些许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