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班主任的协调艺术

【作者】 夏治兰 王立国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柘山镇柘山小学)


【正文】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小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育品德、增智能的重要时期;正处在心理、生理突变的重要时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而班主任在班级的组织管理中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多年的实践证明,班主任工作应注意讲究协调艺术,以确保整个班级教育管理系统有序地、健康地发展。
  一、协调与各任课教师之间的艺术
  班级工作的成效,不是班主任孤军奋战所能左右的,它需要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存在误区,一些任课教师缺乏参与意识,只重教学,认为学生纪律和思想问题应该由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负责,与自己无关。因此班主任要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架起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把本班所有科任教师团结在自己周围,凝聚成一个坚强有力的教师集体,同心协力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各科教师集体研究班级的教学工作,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沟通、分析每个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群策群力,统筹兼顾,研究各科的“扬长”与“补弱”计划、措施,保证班级的教学质量,既做到大面积上升,又要有尖子生的出现。
  1、班主任同任课教师之间要经常互通信息,加强了解,增进团结,不仅可以消除误解、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而且能增强每个教师的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
  2、尽量支持任课教师的工作,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条件和方便,让他们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并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尊重任课教师,多宣传各科任教师的优良品质、专业特长,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时化解科任教师和学生的矛盾。
  4、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联欢会、课外活动等班集体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情感。
  二、协调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艺术
  同班主任一样,科任教师也担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因此,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必须是和谐的,亲密的,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科任教师又毕竟不同于班主任,不如班主任与学生那样朝夕相处,接触频繁,所以,一般情况下,也不如班主任与学生那样关系密切。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力争使每个科任教师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出现学生对科任教师感情上的隔阂。为此,班主任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对各任课教师的反映情况,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使任课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也要多向任课教师了解班级的纪律情况、每个学生学习、思想情况,把了解的问题以班会的形式或以与个别学生谈话的形式,把问题解决好。通过班主任的工作,疏通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减少师生对立,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做为班主任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各科任教师多一些亲近学生的机会和氛围,为那些学生平时不太亲近的科任教师多创造一些展露特长和才华的时机,使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从而缩短师生感情上的距离,直到关系融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每门功课的学习都保持应有的热情,不至于出现偏废现象。
  三、协调学生之间的艺术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有较一定比重的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处理偏激、猜疑、封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学生间发生矛盾冲突,甚至打架斗殴,人际关系不良还导致学生多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影响学生的学习心境,降低学习效率。班主任不仅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使班级成为友好、和睦、融洽、和作、互助的大家庭,为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协调好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班干部本来都是班上优秀或比较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个性、爱好、成绩、工作责任感和工作能力等等差异,工作中难免出现分歧、矛盾。而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如果班干部之间发生矛盾,那么整个班集体就可能出现混乱局面,而班主任的工作也将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要善于协调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要教育他们一切从工作出发,顾大局,识大体,精诚团结,分工协作。这样,班主任的工作才会轻松而有成效。
  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伴是学龄期学生的“关键影响人”,良好的同伴关系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在班级中,班主任应协调好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忙,让学生在认识自我、关心自己的同时,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从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其次,是协调好学生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在班级中正式组织有班级委员会、班级团支部等,是由于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组织内有职责权的分配,领袖人物是由学校或班主任任命或同学选举产生的。非正式组织是以共同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以相互间的感情为纽带,为满足共同的需求而产生的结合体。组织中的领导主要是由成员推举的,威信高,影响力大。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如果目标一致,就会对班级建设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如果不一致,有时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是破坏性力量,所以班主任要重视非正式群体的客观存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了解非正式组织形成的背景、原因、思想倾向,成员构成以及领导人物,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对产生积极影响的非正式群体要热情支持、积极鼓励,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扶持,使之与班级正式组织协调一致,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使班级管理更有成效,为班级的发展发挥光与热。对产生消极影响非正式组织,则通过群体疏导或领导角色转换等手段,使它的目标与价值规范等逐步与集体统合起来。再次,要协调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班干部要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有群众基础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会较少。对于选举出的班干部要严格要求,绝不偏私。此外,还可实行班级管理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加班级管理。
  总之,协调班级及各方面的关系,是一种艺术。协调的好,能相得益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