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古诗词背诵默写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余 泓

【机构】 (贵州省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正文】摘 要:古诗词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它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高中语文古诗词背诵默写不仅可以增加语言储备,提高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既是课标要求也是学习的必需。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背诵;策略
  古诗词中的“名篇名句”是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华,《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而要想学生攀到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升华审美情趣的高楼,背诵记忆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没有平时一砖一瓦的积累,谈精神体验无异于空中楼阁。清代孙洙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增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能力,自然能够达到精神体验。
  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背诵默写做得不够,高考题中有五、六分的名篇名句背诵检测拿分很低,连简单的识记目标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运用呢,所以作文没文采也是必然。
  而在教学中,这一部分内容往往被忽视,一些教师认为背诵默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纳入教学范围。一部分学生认为,高考语文的背诵默写不好把握,背诵记忆是小学阶段的事情,高考这五、六分不值得花时间。但整个高中阶段大部分学校都安排语文早自习,用了那么多的时间连五、六分都拿不到,这是何等的悲哀,况且名句名篇的背诵记忆也不只是为了拿五、六分,还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拓宽知识面……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打好背诵记忆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是有利的,所以重视高中语文的背诵默写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但能够提高语文成绩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虽然在教学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困难,但只要教师用心,一定会让学生动心。
  一、培养兴趣,适当拓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是一个人一旦对某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让学生记忆,但不能死记硬背,如果我们不培养学生的情趣,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按目标强制要求,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要培养学生兴趣,让他们觉得这些名句名篇值得记忆,主动记忆。
  针对不同的名篇补充相应的文化常识,难以理解的篇目,要逐句逐篇梳理,还原典故,找到出处,点明联系点,如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应该点明出自《诗经》,表达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这里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慕,两者联系起来更体现了曹操求贤若渴。通过这样的讲解,吸引学生走进曹操的心里世界,从而对该文理解记忆。
  语言优美、平仄押韵规整的篇目要加强美读。首先讲清楚该篇的用词特点,语言特色,平仄处理,韵点排放,然后仿佛诵读达到美读。如《山居秋暝》先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分析意象特点,讲解平仄分布,韵脚处理,然后可以听录音,可以示范朗读,在分组读,读准音,读懂意,读出节奏,读入境,读得声情并茂。对于这种类型的古诗文我们不要吝啬给学生读的机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读,熟读成诵目标也就实现了。
  意境美,内涵丰富的要知人论世还原意境。先讲解清楚或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分析意境,引人入胜。如《雨霖铃》中我们先要了解柳永的婉约风格,知道该文写的是一对相好的人离愁别绪,开头写明两人分离时的情境,“寒蝉”、“晚”、“雨”、“帐饮”……营造出了凄凉的氛围,在这个让草木含悲的时刻,兰舟却又催发了,只得抬起手相互看看,可彼此泪眼婆娑,千言万语哽咽难说,想到前方的路,定是那千里烟波雾霭沉沉,可竟是孤独一人。还原了意境,再让学生品味,品味悲伤的离别,带着这种情感进入文章赏析,产生共鸣,映象深刻,这比死记硬背不但省时而且更能提升鉴赏能力。
  可唱篇目调动学生的音乐细胞。如《虞美人》虽是古词但弦律很美,对于这样的篇目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法是很可惜的,如果在优美的弦律中体会词人的境界,对于学生既是一种美的熏陶,也是一种情感的提升,再来记忆那是很简单的事了,这也是情境记忆的一种。给学生多种美的体验,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能唱的诗文,不要错过唱的机会。我没有美丽的歌喉,但我从来舍不得放弃对这些可以唱的诗文来演唱,高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情感的朦胧期,这是一个歌的年龄阶段,所以能引导他们对古诗词演唱,不但可以让他们记住古诗词还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审美的升华。
  对于故事性强,主题明确的篇目,我们可以专题拓展。如《荆轲刺秦王》我们不但要补充背景知识,还可以结合该文补充《史记》中四大刺客的相关知识,体会他们的侠义精神,可以让他们看百家讲坛孔庆东谈金庸小说中的侠义来理解侠义,再体会荆轲的侠义与行文安排,这样不但给学生补充了一些课外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总之,我们在面对高中语文背诵默写时不要急于求成,认真分析各诗文的特点,适当拓展,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打牢基础,扎实文言
  古诗文的教学离不开文言的基础功底,在对高中古诗文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打牢文言基础,连诗文写什么都不理解谈不上背诵默写,更谈不上运用,所以扎实文言知识必不可少。
  (一)积累文言知识,打牢基础
  文言知识包括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文言句式的掌握,在教学中这些都是必须强调的,对于文言实词的积累,有些教师每天让学生背诵记忆两个,也可以说是积累,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不可取,文言实词相当于英语单词,如果不放在相应的语境中去死记是很难长久记忆的,所以积累还是要放在文章中,结合诗文理解记忆。这在初中阶段,学生就有一定的基础,高一时要把好关,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多予指导。
  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后还要指导翻译,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能够结合背景对简单文言文进行翻译。
  (二)积极运用,培养能力
  对积累的文言文知识要积极运用,文言实词的特殊意思,文言文特殊句式,积累后会辨别,理解。如我们在《卫风·氓》学了“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爽”字是“差错”之意,积累了遇到成语“屡试不爽”就要相关联的运用理解。如我们学习了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唯……是”《祭十二郎文》中学了“唯兄嫂是依”,遇到“唯……是”的一系列成语也结合理解。
  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或者课外文言文,扩大阅读面,及时运用课堂上积累的文言文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和特殊句式,由浅入深,由短到长,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合理规划,把握时间
  (一)规划教学内容
  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要对整个知识有系统的把握,对古诗文更应有系统的规划。
  首先是内容的规划。明白高中阶段古诗文的要求,难易程度,结合高中三年课程不同安排进行规划。
  高一扎实文言。这一年对学生不强求背诵默写,重视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把握,对古诗文着重字、词、句的理解,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理解,读时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所以高一时不要求学生刻意背诵,而是遍读,就是对古诗文都读,读了理解文意。
  高二整体把握,根据新课程的安排,高二已经学完了必修课本,里面的古诗文是学业水平测试所要求的也是高考所重视的。这个阶段完成后进行的是学业水平测试,要重视应对这次考试的整体复习,复习时对高中必修课本中的古诗文整体把握,这次复习也是一次回归课本古诗文好机会,对学生高考第一轮复习奠定了基础,在复习扎实文言的同时要适当记忆。
  高三结合大纲,重点记忆。高三面对的是高考的复习,通过前两年打的基础,对文言文已经有了一个很好地把握,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结合考试大纲,重点记忆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
  (二)合理运用时间
  对高中古诗文背诵默写的教学,我们不但要合理规划还要把握时间,不要埋怨时间紧,整个高中阶段,单早自习我们就有很多记忆的时间,只是我们没有把握好,总是在碌碌无为中浪费掉,重视早自习,积极引导学生背诵记忆。
  四、锁定目标,适时检测
  蒙田说:“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同样我们做事情如果缺少目标也就像无头苍蝇乱撞,从而浪费时间,所以对高中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也要有目标,每天对哪里背多少需要我们锁定目标,有了目标还需要适时检测。在教学实践中课前检测效果很好,这不但是对目标的有效测试,也能调动学生,在检测过程中,肯定有完成不了目标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要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不认真的学生,我不赞成听之任之也不赞成体罚和变相体罚,听这任之会失去威信,目标再合理没人遵守没人实现也是无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对目标无益也是违规的,我们对于这部分学生要适当奖惩,比如积分制奖励,或读一遍或抄一遍提醒,背诵默写内容的检测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合理评价机制下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规范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高中语文背诵默写非常重要,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教学点。这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必须。
  参考文献:
  [1]陈国强 高中语文教法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肖爱树 高中生认知心理研究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史秀平 刍议提升高中语文背诵默写教学效率的途径 中学生课程辅导 2015(3)
  [4]马延鸿 高中语文背诵默写教学效率提升途径分析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3(16)
  [5]徐平 高中语文背诵默写错误分析及对策 中学语文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