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 吕冬梅
【机构】 (四川省大英中学)
【正文】摘 要:新时代的繁荣昌盛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使社会群众开始注重“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也不可固步自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育中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本文简明扼要的讲解了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大致情况,重点解释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去指引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正确观念,以提升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历史作为一门教育主课,历史教育集结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思辨教育。研究历史能提高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的历史教育可以启民智、正民风,由此可见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已成为历史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重视。
一、历史核心素养阐述说明
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学习历史的大体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这将会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确立客观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见解。历史核心素养具备五个方面,作为研究探讨历史重要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使历史由感性分析走向理性分析,不拘泥于某个历史人物、意识形态以及某个历史事件去看待历史,客观平等的看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而时空观念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件进行分析调查的思维理解方式;史料认证是指对查找的史料进行分析思辨,并运用真实的史料尽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方法和态度;历史解释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与正确理解;家国情怀则是在学习历史中必不可少的人文教育,体现了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归属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有人文情怀并且关注社会现实,启发自己的聪明才智,指引社会未来。以史为鉴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浮躁的今天。
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1.解读历史教材,培育学生爱国
培养爱国感情莫过于读史,且这种爱国不是一种盲目的爱,而是由深切理解进而产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会引出极端爱国主义,亦不能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并运用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这个民族的特性与兴衰。虽跨越千年,有过无数次兴盛与衰亡的轮回,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民族英雄;曾横扫过欧亚大陆;也曾内忧外患,饿殍遍野;但自从它诞生以来,从未消失过。用这类爱国历史事件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心灵,共鸣。例如,在《虎门销烟》这堂课中,不仅告诉他们虎门销烟事件中的林总督,不畏西方国家的侵略和腐败政府的抵抗严禁鸦片,如此绝世气概应是当代青年的楷模。还要告诉他们当时中国落后腐败的状况。这不仅是历史经验更是历史教训,以此为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爱国情感的培养,更能使学生们从中收到警醒。
2.寓教于乐,丰富教学形式
历史不是枯燥乏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特有的事件和人物。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历史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只知道往学生脑子里强行灌输课本上的“死知识”再让学生课下死记硬背,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固然能得高分,但却失去了历史教育的本质。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育就应该丰富多种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死板的课堂成为学生们讨论历史,研究历史的舞台;设置历史小组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人物的观点和看法。历史教师应充当指路人的身份去引导他们思考而不像以前强行灌输知识。这样以来,学生不仅热爱历史学习还能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思辨方式和独立见解。在《秦大一统》这课中,让学生自行分为两组,一方阐述其优点,一方阐述其缺点。在所有同学表明自己的观点后由老师作总结,并告知同学们在历史上没有绝对的错与对,要结合当时发生的历史背景来客观评价。
3.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思辨
教师作为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指路灯和引路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能力。在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脱下威严的身份,变革以往的填鸭式教育,适当的与同学们展开互动使课堂学习变得活泼有趣,与此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创造创新,把引导同学主动思考历史理解历史作为教学的重要课题。历史是一门复杂的,整合型的学科。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发展。历史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的思想素养,还要保障专业知识方面扎实稳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单调乏味的板书教育,还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使历史学习丰富有趣,从而提高学生们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质量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现在中国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道路漫长,责任艰巨。因此,怎样提升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引领学生们重视国事民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应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如今不断更迭地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育必然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基本学情,不断跟进使用新的教学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学子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与人合作交流和实践创新;让他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学习技巧,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和改造未来的能力,成为一名具有务实性与前瞻性的当代新青年。
参考文献:
[1]曹小牛.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2]王秀荣.试析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27-28.
[3]孙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9(03):199.
[4]陈全.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历史作为一门教育主课,历史教育集结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思辨教育。研究历史能提高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的历史教育可以启民智、正民风,由此可见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已成为历史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重视。
一、历史核心素养阐述说明
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学习历史的大体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这将会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确立客观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见解。历史核心素养具备五个方面,作为研究探讨历史重要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使历史由感性分析走向理性分析,不拘泥于某个历史人物、意识形态以及某个历史事件去看待历史,客观平等的看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而时空观念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件进行分析调查的思维理解方式;史料认证是指对查找的史料进行分析思辨,并运用真实的史料尽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方法和态度;历史解释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与正确理解;家国情怀则是在学习历史中必不可少的人文教育,体现了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归属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有人文情怀并且关注社会现实,启发自己的聪明才智,指引社会未来。以史为鉴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浮躁的今天。
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1.解读历史教材,培育学生爱国
培养爱国感情莫过于读史,且这种爱国不是一种盲目的爱,而是由深切理解进而产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会引出极端爱国主义,亦不能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并运用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这个民族的特性与兴衰。虽跨越千年,有过无数次兴盛与衰亡的轮回,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民族英雄;曾横扫过欧亚大陆;也曾内忧外患,饿殍遍野;但自从它诞生以来,从未消失过。用这类爱国历史事件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心灵,共鸣。例如,在《虎门销烟》这堂课中,不仅告诉他们虎门销烟事件中的林总督,不畏西方国家的侵略和腐败政府的抵抗严禁鸦片,如此绝世气概应是当代青年的楷模。还要告诉他们当时中国落后腐败的状况。这不仅是历史经验更是历史教训,以此为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爱国情感的培养,更能使学生们从中收到警醒。
2.寓教于乐,丰富教学形式
历史不是枯燥乏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特有的事件和人物。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历史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只知道往学生脑子里强行灌输课本上的“死知识”再让学生课下死记硬背,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固然能得高分,但却失去了历史教育的本质。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育就应该丰富多种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死板的课堂成为学生们讨论历史,研究历史的舞台;设置历史小组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人物的观点和看法。历史教师应充当指路人的身份去引导他们思考而不像以前强行灌输知识。这样以来,学生不仅热爱历史学习还能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思辨方式和独立见解。在《秦大一统》这课中,让学生自行分为两组,一方阐述其优点,一方阐述其缺点。在所有同学表明自己的观点后由老师作总结,并告知同学们在历史上没有绝对的错与对,要结合当时发生的历史背景来客观评价。
3.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思辨
教师作为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指路灯和引路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能力。在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脱下威严的身份,变革以往的填鸭式教育,适当的与同学们展开互动使课堂学习变得活泼有趣,与此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创造创新,把引导同学主动思考历史理解历史作为教学的重要课题。历史是一门复杂的,整合型的学科。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发展。历史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的思想素养,还要保障专业知识方面扎实稳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单调乏味的板书教育,还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使历史学习丰富有趣,从而提高学生们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质量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现在中国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道路漫长,责任艰巨。因此,怎样提升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引领学生们重视国事民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应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如今不断更迭地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育必然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基本学情,不断跟进使用新的教学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学子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与人合作交流和实践创新;让他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学习技巧,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和改造未来的能力,成为一名具有务实性与前瞻性的当代新青年。
参考文献:
[1]曹小牛.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2]王秀荣.试析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27-28.
[3]孙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9(03):199.
[4]陈全.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