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右脑学习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 翌
【机构】 (四川省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 摘 要:通过例举九个案例,表明运用右脑学习法可以明显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借助右脑学习法可以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记忆能力,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反应速度等,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多方面的提升;可以同时训练学生的左脑和右脑,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右脑学习法;右脑潜能开发;中职语文教学
一、右脑学习法
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一般而言,我们平时说话做事,包括习惯用右手干活,都是我们惯用左脑的表现。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被开发较多的是被称为“语言脑”的左脑,而具有巨大潜能,被称为“想象脑”的右脑开发比较欠缺。近年来,右脑潜能开发、右脑学习法逐渐成为一个热门教育研究领域。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右脑是天才脑,它隐藏着神秘的能力,掌管着我们的形象思维和记忆等,一般认为其具有图像化机能(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数学、心算)、超高速大量记忆机能(速度、记忆力)等机能。
研究表明,人类右脑可开发的潜能大约在95%-97%之间。现实生活中,那些智能超常的人,往往都是右脑发达的人,如举世闻名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78年,日本的七田真博士创立了七田真教育研究所,致力于人类右脑教育研究,首次提出“右脑学习法”,以期充分发掘人类大脑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类的学习能力。目前,开发右脑的方式主要有速记、图像强化、内视觉训练、益脑手指操等方式。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学生的来源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是中考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分流生”,其中大部分为学困生,小部分为中考考试失利生,还有少量辍学打工后又想重回校园学习的往届初中毕业生。他们大多年龄偏小、学习成绩较差、社会经验不足。
就中职语文学科而言,中职学生大多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再加之许多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存在着严重的“填鸭式”固化弊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较好发挥,教学效率低下,上课聊天、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此外,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尚未形成比较科学的统一标准,传统的以卷面分数评判学生的方法对于本身语文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叠加因素导致原本就重技能、轻文化的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丧失,久而久之,教师也会丧失教学的信心。
目前,有关右脑学习法与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专著和论文尚较少,经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仅发现郑和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潜能激励方法探究》、王鹏《从脑科学理论角度谈中职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等少量论文。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右脑学习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仍不够系统、全面,尚无一线教师广泛认可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成果不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应用案例
运用右脑学习法可以明显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因为借助右脑学习法可以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记忆能力,记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反应速度等,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多方面的提升;可以同时训练学生的左脑和右脑,两脑并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案例一:通过给学生播放优美、柔和、舒心的右脑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深呼吸,排除杂念,使学生身体放松,进入冥想状态,然后进行思考、想象(如作文思路、诗文的故事画面等),有利于学生触发灵感、发挥想象力和集中注意力,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想后睁开眼睛听教师授课,学生的专注力将会明显提高。
案例二:通过音乐的形式提高记忆的效果。如:在学习中职高一语文课文《静女》《采薇》时,可通过学习其配乐歌唱版,借助音乐的形式,快速而有趣地记忆诗词的内容。此外,我们不仅可以借助现成的歌曲,还可以改编、原创歌曲来记忆诗词。
案例三:通过益脑手指操锻炼学生右脑,并活跃课堂气氛。脑科学研究表明,右手运动活跃左脑,左手运动活跃右脑,因此通过“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左右手布锤互换、六八互换”等游戏可以锻炼左右脑,同时游戏本身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定程度提升了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案例四:通过图像记忆法提高记忆速度和效果。如:中职高一语文课文《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项链》等文章,都是非常有画面感、有故事性的作品,特别适合通过绘画、图像记忆、故事画面串联等方式去记忆、梳理、背诵文章内容,既提高了记忆效果,又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
案例五: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像等形象情境,直接刺激学生的主观感受。如:中职高二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介绍工艺流程》,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所学专业的实物供学生直接观察;中职高二语文课本中的《南州六月荔枝丹》《飞向太空的航程》,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荔枝、“神州”五号飞船模型以及图像来生动形象地学习。
案例六:通过一目十行瞬间记忆迅速定位文章要点。如:在学习篇幅较长的中职高一语文课文《喔,香雪》《荷花淀》等文章时,学生凭借右脑学习法的瞬间记忆能力训练,快速定位时间、人物、情节等关键信息,做到一目十行且记忆清楚准确。
案例七:思维导图在文体学习中的应用。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主要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文体之间既有不少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宏观了解各种文体的总体情况,又可以条理清晰地微观探究各种文体的区别,辨识其异同,并便于对比记忆和运用。
案例八:思维导图在修辞学习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几种修辞手法容易混淆,在分析修辞手法作用时也易错乱。通过思维导图,将相近的几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特点、作用等进行梳理,便于学生掌握各种修辞的异同,并便于对比记忆和运用。
案例九: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许多中职学生的一个难点,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力、创造力,思维导图在作文立意、选材、构思、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均可使用。以选材立意为例,在话题作文“我的职校生活”中,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文主题及选材,如酸甜苦辣的角度、喜怒哀乐的角度、学习生活工作的角度、校内校外的角度、写自己写他人的角度等,并进一步将思维细化到具体人物事件中,为作文选材立意提供大量可选择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周丽园.“右脑开发理论”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影响.淮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6月.
[2]张敏,袁广浩.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3]王翌.右脑开发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现代交际:2013(05).
关键词:右脑学习法;右脑潜能开发;中职语文教学
一、右脑学习法
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一般而言,我们平时说话做事,包括习惯用右手干活,都是我们惯用左脑的表现。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被开发较多的是被称为“语言脑”的左脑,而具有巨大潜能,被称为“想象脑”的右脑开发比较欠缺。近年来,右脑潜能开发、右脑学习法逐渐成为一个热门教育研究领域。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右脑是天才脑,它隐藏着神秘的能力,掌管着我们的形象思维和记忆等,一般认为其具有图像化机能(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数学、心算)、超高速大量记忆机能(速度、记忆力)等机能。
研究表明,人类右脑可开发的潜能大约在95%-97%之间。现实生活中,那些智能超常的人,往往都是右脑发达的人,如举世闻名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78年,日本的七田真博士创立了七田真教育研究所,致力于人类右脑教育研究,首次提出“右脑学习法”,以期充分发掘人类大脑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类的学习能力。目前,开发右脑的方式主要有速记、图像强化、内视觉训练、益脑手指操等方式。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学生的来源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是中考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分流生”,其中大部分为学困生,小部分为中考考试失利生,还有少量辍学打工后又想重回校园学习的往届初中毕业生。他们大多年龄偏小、学习成绩较差、社会经验不足。
就中职语文学科而言,中职学生大多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再加之许多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存在着严重的“填鸭式”固化弊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较好发挥,教学效率低下,上课聊天、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此外,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尚未形成比较科学的统一标准,传统的以卷面分数评判学生的方法对于本身语文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叠加因素导致原本就重技能、轻文化的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丧失,久而久之,教师也会丧失教学的信心。
目前,有关右脑学习法与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专著和论文尚较少,经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仅发现郑和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潜能激励方法探究》、王鹏《从脑科学理论角度谈中职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等少量论文。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右脑学习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仍不够系统、全面,尚无一线教师广泛认可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成果不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应用案例
运用右脑学习法可以明显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因为借助右脑学习法可以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记忆能力,记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反应速度等,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多方面的提升;可以同时训练学生的左脑和右脑,两脑并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案例一:通过给学生播放优美、柔和、舒心的右脑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深呼吸,排除杂念,使学生身体放松,进入冥想状态,然后进行思考、想象(如作文思路、诗文的故事画面等),有利于学生触发灵感、发挥想象力和集中注意力,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想后睁开眼睛听教师授课,学生的专注力将会明显提高。
案例二:通过音乐的形式提高记忆的效果。如:在学习中职高一语文课文《静女》《采薇》时,可通过学习其配乐歌唱版,借助音乐的形式,快速而有趣地记忆诗词的内容。此外,我们不仅可以借助现成的歌曲,还可以改编、原创歌曲来记忆诗词。
案例三:通过益脑手指操锻炼学生右脑,并活跃课堂气氛。脑科学研究表明,右手运动活跃左脑,左手运动活跃右脑,因此通过“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左右手布锤互换、六八互换”等游戏可以锻炼左右脑,同时游戏本身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定程度提升了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案例四:通过图像记忆法提高记忆速度和效果。如:中职高一语文课文《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项链》等文章,都是非常有画面感、有故事性的作品,特别适合通过绘画、图像记忆、故事画面串联等方式去记忆、梳理、背诵文章内容,既提高了记忆效果,又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
案例五: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像等形象情境,直接刺激学生的主观感受。如:中职高二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介绍工艺流程》,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所学专业的实物供学生直接观察;中职高二语文课本中的《南州六月荔枝丹》《飞向太空的航程》,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荔枝、“神州”五号飞船模型以及图像来生动形象地学习。
案例六:通过一目十行瞬间记忆迅速定位文章要点。如:在学习篇幅较长的中职高一语文课文《喔,香雪》《荷花淀》等文章时,学生凭借右脑学习法的瞬间记忆能力训练,快速定位时间、人物、情节等关键信息,做到一目十行且记忆清楚准确。
案例七:思维导图在文体学习中的应用。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主要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文体之间既有不少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宏观了解各种文体的总体情况,又可以条理清晰地微观探究各种文体的区别,辨识其异同,并便于对比记忆和运用。
案例八:思维导图在修辞学习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几种修辞手法容易混淆,在分析修辞手法作用时也易错乱。通过思维导图,将相近的几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特点、作用等进行梳理,便于学生掌握各种修辞的异同,并便于对比记忆和运用。
案例九: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许多中职学生的一个难点,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力、创造力,思维导图在作文立意、选材、构思、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均可使用。以选材立意为例,在话题作文“我的职校生活”中,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文主题及选材,如酸甜苦辣的角度、喜怒哀乐的角度、学习生活工作的角度、校内校外的角度、写自己写他人的角度等,并进一步将思维细化到具体人物事件中,为作文选材立意提供大量可选择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周丽园.“右脑开发理论”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影响.淮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6月.
[2]张敏,袁广浩.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3]王翌.右脑开发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现代交际: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