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微课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导入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许 召
【机构】 (河北省赵县职教中心)
【正文】摘 要:科技的发展使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高一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将微课应用到教学导入环节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全面构建高效教学课堂,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从优势、技巧、策略三方面,对微课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导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导入;应用策略
微课是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而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样也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微课的教学形式灵活应用于课前导入环节,以此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进一步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 微课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导入中的应用优势
微课作为一种走在时代前沿的教学方法,应用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帮助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同时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带领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等能力,有效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 微课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导入中的应用技巧
(一) 特点要短小精悍
微课应用在教学导入中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其主要的应用形式,就是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从而起到加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微课导入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一定要简短精悍,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材料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导入效果。
(二) 形式要形象直观
经过研究表明,只有形象、直观且鲜明、生动的课堂导入,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高一信息技术微课导入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全面打破传统教学中口述、文叙的死板导入形式,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积极开动脑筋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技巧学导入应有的教学作用。
(三) 内容要结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导入环节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此来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高一信息技术教师在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导入的时候,应该结合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导入内容与时间,在营造轻松教学氛围的同时,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题,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三、 微课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导入中的应用策略
(一) 微课开展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与目标,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然后以微课的形式发布教学任务,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微课视频的带领下进行自主预习,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理解与认知,明确自身的学习需求,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听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提供有效推动力。
(二) 微课进行课前导入
微课在教学导入中除了应用于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之外,还可以应用于课前导入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然后以微课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并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入手设计教学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教学第一章节《信息及其特征》的时候,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信息的特点及含义,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很难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中,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信息现象,让学生透过这些直观生动的生活现象,来感受信息的存在及特征,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无形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够有效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以简短精悍、形象直观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青睐。而将微课应用在高一信息技术的教学导入环节中,不仅能够丰富课前导入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还能够以形象直观的导入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幸祯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的应用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188.
[2]戴文静.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才智,2020(06):84.
[3]梁晶晶.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导入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9(12):47-49.
[4]马林元.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51-152.
关键词:微课;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导入;应用策略
微课是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而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样也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微课的教学形式灵活应用于课前导入环节,以此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进一步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 微课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导入中的应用优势
微课作为一种走在时代前沿的教学方法,应用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帮助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同时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带领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等能力,有效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 微课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导入中的应用技巧
(一) 特点要短小精悍
微课应用在教学导入中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其主要的应用形式,就是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从而起到加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微课导入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一定要简短精悍,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材料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导入效果。
(二) 形式要形象直观
经过研究表明,只有形象、直观且鲜明、生动的课堂导入,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高一信息技术微课导入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全面打破传统教学中口述、文叙的死板导入形式,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积极开动脑筋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技巧学导入应有的教学作用。
(三) 内容要结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导入环节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此来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高一信息技术教师在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导入的时候,应该结合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导入内容与时间,在营造轻松教学氛围的同时,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题,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三、 微课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导入中的应用策略
(一) 微课开展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高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与目标,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然后以微课的形式发布教学任务,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微课视频的带领下进行自主预习,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理解与认知,明确自身的学习需求,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听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提供有效推动力。
(二) 微课进行课前导入
微课在教学导入中除了应用于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之外,还可以应用于课前导入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然后以微课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并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入手设计教学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教学第一章节《信息及其特征》的时候,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信息的特点及含义,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很难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中,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信息现象,让学生透过这些直观生动的生活现象,来感受信息的存在及特征,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无形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够有效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以简短精悍、形象直观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青睐。而将微课应用在高一信息技术的教学导入环节中,不仅能够丰富课前导入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还能够以形象直观的导入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幸祯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的应用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188.
[2]戴文静.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才智,2020(06):84.
[3]梁晶晶.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导入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9(12):47-49.
[4]马林元.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