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生物科学素养培育路径

【作者】 马生婷

【机构】 (青海省湟源县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理性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科学素养;培养路径
  生物科学素养的高低可以提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强弱,“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1]为了更深入地领悟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客观规律,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生物学素养。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呢?
  1.改革教学课堂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已不能满足当代教学的需求,目前我们学校采取了“6+1”的教学模式,即“导思议展评检用”6个步骤,导:承前启后环节,对之前的知识进行总结,对新知识启发,起到衔接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回归课堂,比如在上《伴性遗传》这一节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鲜艳的花来让学生检测自己是否色盲来导入,让学生主动地想去探究色盲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思:老师指定阅读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议: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层次,建立几个学习小组,讨论在“思”这个环节没有处理的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会接纳不同意见,获得最优方法。展:该环节与“议”环节匹配,学生可用板书、幻灯片图解、小话剧等方式展示,从多方面来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以及未来人生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评:该环节为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环节进行评价和精讲环节。检:该部分为当堂内容的配套习题检测,当堂检测,当堂批改便于学生更好地查缺补漏!
  2.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学科是一门基于实验探究的自然基础学科,所以仅对生物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高中生物绝大部分是探究性实验,它不仅能激发对生物知识更深层次的探知欲,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最大限度的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数量。那么我们如何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数量呢?在进行同一个探究实验时,取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提取和分离叶绿素”的实验中,我们除了可以用菠菜叶来做,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花或水果来做,最后通过交流来总结材料的优劣和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的区别,为选修打下基础。我们也可以把一个综合实验拆分开来做,比如在探究“酶的特性”时,我们可以拆分为探究“酶的特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的用量”[1]等等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讨论、对比,从而加深对《酶的特性》这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结束后,可要求学生以实验报告的方式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的训练,培育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回顾生物科学史,提高生物学素养
  目前我们所学习的生物学课本都是依据生物科学史的发展来编排的,这是一代代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探索而得来的,这个过程中可能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重来,学习生物科学史,我们要学习科学家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研究态度,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学素养。生物科学史是一个从迷茫到逐渐开放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明生物科学史的基本思路,这是一个科学家们不断质疑-解惑-质疑的过程,一项成功的实验不仅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而且要能够选择出正确的实验方法,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就有“假说——演绎法”、“同位素标记法”、“类比推理法”等,我们学习生物科学史的过程中,就要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光合作用这一节,我们已经学过如何用用14C来标记CO2来追踪碳原子,那么在植物激素这一节我们就可以标记色氨酸来探究生长素的合成。其次,向学生展示生物科学史时,还要依据科学史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让学生学会设计和描述实验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反思生物科学史的过程,反思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从而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完善生物科学实验过程,最终学会运用,充分理解。
  4.强化课外探究,使学生融入社会空间
  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社交媒体,让学生参与关于生物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讨论,让学生逐渐了解生物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这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在人群中调查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强认识合理膳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了《人体稳态》的重要性,而且通过数据的反馈,也能加强自我锻炼的意识,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定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关怀社会的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进步,使学生充分认识生物技术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
  总之,我们生物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路径,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使学生能更快、更深层次的理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并把它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大学生论文联合库[J].大学生论文联合库,2016,(4):14-16.
  [2]任尚峰,孟庆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