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
【作者】 郭娟娟
【机构】 (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写作在高中语文这一学科中占有较高的分值比重,具备较强的写作基础或者是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显得至关重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关系到学生日后的成长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实际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同时在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传承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本文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展开以下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对一个学生语文水平和思维的全面检验,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尺度。但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软肋,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忧与思的微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思考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同时教师对于作文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缺乏科学性与计划性,导致语文写作教学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比如:在高一阶段,语文教师习惯性地让学生理解历年的高考试题,或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考语文写作方向做出预测,在此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的练习。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成绩,但是由于其忽视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整体教学缺乏科学性。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的写作思维形成阻碍或者限制。此外,受应试考试的长期影响,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往往采用单一不变的教学方法,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往往存在结构相似、素材相同等问题,其内容也大多较为空洞。
2、教师与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落后这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写作技巧的重视程度过高,对于写作内容本身关注较低,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因循守旧的问题,而陈旧性的教学理念和写作思想,势必会对学生的写作思维产生限制,阻碍了学生本身写作水平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从学生自身这一角度出发来看,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于写作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其写作兴趣较低,课堂学习效率难以提升,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写作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开展创新语言训练,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表达
1.1雅化训练
所谓雅化训练,是指以文言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文言文的雅词分析中,进行模仿,进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灵活多变的形式,对思想和情感进行深刻表达。
1.2俗化训练
谚语、口头禅、方言等作为民间语料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而且,这些语言通俗易懂,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使文章通俗易懂,具有可读性。所以,我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会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期刊、网络等,搜集谚语、俗语,然后对这些民间语料进行积累,感受其中的魅力,进而在写作中进行个性化的运用,以提升写作质量。
2、真实的写作动机
引发写作动机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写作客观环境的支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学生不得不进行写作,这种被动的写作需求致使学生经常言不由衷甚至胡编乱造。作为教师必须扭转这种局面,将这种由外部环境支配的写作变为由写作个体内心需要控制的写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二,写作的内在需要。就是写作个体情郁于中,从而产生一种情感不得不抒发的创作冲动。
3、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进行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关键还要有写作的思路。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好多学生有一肚子的话,但不知道从何说起,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这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文讲解中,教会学生赏析如何构思,自己可以模仿哪种方式进行写作。有素材写不出是书面表达能力差的缘故,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要写的内容列出提纲,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简要的理清思路。教师还要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写作材料,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有了清晰的写作思路,那就真做到下笔如有神了,也就能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4、积累素材,知识扩容
蒲松龄曾说:“书痴者文必工。”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高中生想要写出一篇篇锦绣文章,此二者(下转第55页)(上接第56页)缺一不可:广博的阅读能够为高中生提供写作的基础,而良好的写作能力则会促进高中生更加高效的阅读。因此,想要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就必须注重高中生的素材积累。只有足够的素材积累,高中生才能在“有话想说”的基础上“有话可说”。
笔者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时的素材积累。同时,为了引导高中生更好地进行素材积累,笔者让每一名学生都准备了自己的摘抄本,并要求他们将阅读中所遇到的陌生字词、优美词句以及经典语段等分门别类整理好。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笔者发现,高中生写作语言匮乏的问题在笔者的惴惴教诲下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经典书籍和优质杂志、期刊等,又可以让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和写作,使之在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同时有效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
5、综合评价,提升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诸多影响,高中作文教学评价较为单一。这种评价模式不仅让高中语文教师在“一(教师)对多(学生)”的单一评价模式中身心俱疲,还往往会使作文教学评价结果产生极大的误差,进而造成师生间的误解和隔阂。因此,我们必须要在作文教学评价中重视教师之外的其他力量,如其他教师、班主任、学生本身及其家长等。在综合诸多方面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学生的创作做出科学分析与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以确保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务必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以确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李炳鑫.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6(4):51-51.
[2]王永忠.高中阅读与写作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作文教学研究,2012(6):33-34.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对一个学生语文水平和思维的全面检验,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尺度。但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软肋,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忧与思的微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思考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同时教师对于作文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缺乏科学性与计划性,导致语文写作教学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比如:在高一阶段,语文教师习惯性地让学生理解历年的高考试题,或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考语文写作方向做出预测,在此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的练习。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成绩,但是由于其忽视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整体教学缺乏科学性。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的写作思维形成阻碍或者限制。此外,受应试考试的长期影响,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往往采用单一不变的教学方法,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往往存在结构相似、素材相同等问题,其内容也大多较为空洞。
2、教师与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落后这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写作技巧的重视程度过高,对于写作内容本身关注较低,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因循守旧的问题,而陈旧性的教学理念和写作思想,势必会对学生的写作思维产生限制,阻碍了学生本身写作水平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从学生自身这一角度出发来看,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于写作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其写作兴趣较低,课堂学习效率难以提升,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写作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开展创新语言训练,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表达
1.1雅化训练
所谓雅化训练,是指以文言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文言文的雅词分析中,进行模仿,进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灵活多变的形式,对思想和情感进行深刻表达。
1.2俗化训练
谚语、口头禅、方言等作为民间语料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而且,这些语言通俗易懂,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使文章通俗易懂,具有可读性。所以,我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会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期刊、网络等,搜集谚语、俗语,然后对这些民间语料进行积累,感受其中的魅力,进而在写作中进行个性化的运用,以提升写作质量。
2、真实的写作动机
引发写作动机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写作客观环境的支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学生不得不进行写作,这种被动的写作需求致使学生经常言不由衷甚至胡编乱造。作为教师必须扭转这种局面,将这种由外部环境支配的写作变为由写作个体内心需要控制的写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二,写作的内在需要。就是写作个体情郁于中,从而产生一种情感不得不抒发的创作冲动。
3、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进行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关键还要有写作的思路。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好多学生有一肚子的话,但不知道从何说起,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这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文讲解中,教会学生赏析如何构思,自己可以模仿哪种方式进行写作。有素材写不出是书面表达能力差的缘故,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要写的内容列出提纲,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简要的理清思路。教师还要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写作材料,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有了清晰的写作思路,那就真做到下笔如有神了,也就能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4、积累素材,知识扩容
蒲松龄曾说:“书痴者文必工。”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高中生想要写出一篇篇锦绣文章,此二者(下转第55页)(上接第56页)缺一不可:广博的阅读能够为高中生提供写作的基础,而良好的写作能力则会促进高中生更加高效的阅读。因此,想要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就必须注重高中生的素材积累。只有足够的素材积累,高中生才能在“有话想说”的基础上“有话可说”。
笔者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时的素材积累。同时,为了引导高中生更好地进行素材积累,笔者让每一名学生都准备了自己的摘抄本,并要求他们将阅读中所遇到的陌生字词、优美词句以及经典语段等分门别类整理好。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笔者发现,高中生写作语言匮乏的问题在笔者的惴惴教诲下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经典书籍和优质杂志、期刊等,又可以让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和写作,使之在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同时有效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
5、综合评价,提升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诸多影响,高中作文教学评价较为单一。这种评价模式不仅让高中语文教师在“一(教师)对多(学生)”的单一评价模式中身心俱疲,还往往会使作文教学评价结果产生极大的误差,进而造成师生间的误解和隔阂。因此,我们必须要在作文教学评价中重视教师之外的其他力量,如其他教师、班主任、学生本身及其家长等。在综合诸多方面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学生的创作做出科学分析与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以确保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务必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以确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李炳鑫.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6(4):51-51.
[2]王永忠.高中阅读与写作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作文教学研究,2012(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