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孙井红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二小学)


【正文】摘 要:心理健康对于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钟重要的影响以及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良好发展有了更长远的要求,要保证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启蒙的阶段,故此备受关注,但是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结合来分析,国内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未解决该问题现象,本文通过结合积极心理学的视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希望为有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质
  现代的小学生由于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承载着各种各样的学习以及生活压力。小学生需要做到全面发展,但是还要承受着成长的烦恼,致使学生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学生的负面情绪增多,以及现代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受到地域文化、家庭环境、办学条件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严重。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简述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一直深受社会所关注,故此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工作十分重要,据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较低、缺少学习兴趣等方面。以往的校方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以及心理辅导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疾病,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局限性,不能有效的将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当前从实际案例分析来看,主要存在着一下几个问题:
  1.学生自身的排斥心理
  在部分乡村小学迎合时代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开始重视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相应的定期会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但学生们并不能很好的领会辅导课的意义,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的人才会上这个课,进而产生较为严重的排斥现象导致团辅课程难以实施。
  2缺乏相应专业的心理学师资力量
  有关心理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的训练,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当前我国对心理教师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行业内却没有足够的心理教师,足够专业的更是凤毛麟角,多数的心理教师都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来兼任完成。故此导致学生很难学习到相应的专业心理知识,导致人际交往、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导致小学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心理学专业教师的缺乏,故此要对这方面的问题加以重视。
  3课程种类单一
  有一些学校并没有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仅仅设置了团辅课程,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并且不能将团辅课程进行良好的执行,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仅限于团辅互动,没有深入的了解。
  (二)心理健康教育新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条文中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这些要求正好与积极心理学得方针相符合。通过对于积极心理的引入也激发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反思,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应该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相融合,并对其重新定义。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中,心理健康需要将学生可以说视作独立发展的个体,对学生的主管幸福感进行重视,由教师来塑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有情境性、互动性、体验性、学生可以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自身的积极情绪和心理品质进行一个有效的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进行的重点。积极情绪属于主观体验,对于学校中小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的肯定与赞扬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关注,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发展特点相结合,保障教育过程循序渐进。对于小学生,教师更多的要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重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乐观自信的态度。
  二、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多元议程设置
  当前的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式都是团辅活动和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课,但是,对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不能仅仅限制于心理健康课堂,故此,学校需要积极安排教师进行课程实训,可以积极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把理念渗透到学科课程内,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学科一体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既能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了解,又能全方位的对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及素养进行培养。同时,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的将学生潜能进行激发,教师在心理健康普及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融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进行完善,正确良好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解决。
  (二)建立“体验和参与式”课堂
  以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此类的课堂教学模式明显缺乏主题的鲜明性以及可操作性。想要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力量,有关学者提倡“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团体辅导活动,结合提问讨论的课堂形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到课堂活动中去。校方开设心理沙龙以及团体辅导类型的选修课,实现寓教于乐的方法执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结束语
  现代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能够单独针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与治疗,还要做到对于大多数人的健康发展进行重视。校方需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改革,积极进行课程评价改革、课堂形式多样化以及校园建设的丰富性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关注。结合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品质,把学生的自身体验进行提高,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永红.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风,2020(13):260.
  [2]穆海婷,吕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87-88.
  [3]成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