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沟通从“心”开始
【作者】 王君丽
【机构】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新河镇长屿中学
新时代要求我们传承文明圣火的班主任,应该成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这里的解放,主要是指思想的解放,是指观念的前卫;在培养目标上,不是培养膜拜师长、迷信权威的守旧者,而是造就一批批崇尚真理、勇于开拓的创造者;在工作艺术上,不是捏造“泥塑”,而是创制“根雕”,强调“因势象形”,主张乃至张扬个性;在工作方法上,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在工作环境上,不是封闭,而是开放;在工作角色上,不是学生的长官,而是学生的朋友。在班级管理上,不搞“人治”,而搞“德法并举”,我们不是学生的“保姆”,也不是班级的“警察”,而是“塑造人类的工程师”。
教育故事:刚进办公室,就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封外表精致的信封,打开,一张纸条赫然在目:“ 老师,三八妇女节,给母亲写封信,这个点子出得好,但要求母亲在我们的信上写回信并要交给你看,这无疑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母子或母女之间的神圣情感,用不着你来掺合。再说,没有我们的允许,拆看我们的信件,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何况,信中说不定有隐私,你拿去看,我们还有隐私权吗?”
看到这封信,遥望南窗,心潮翻滚……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代进步了,社会前进了,学生头脑中的“法治”与“民主”这两个绿油油的西瓜成长了。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看来,改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实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三娘教子”,而是“子教三娘”。
还是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得好,“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们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
教育故事:体育老师告知,我班一位女生,每次上体育课都以各种理由请假,半个学期只上了两三节课,体育成绩很不理想。为此,我特意关注她。经过一阶段的观察,我发现她的体质很好,感冒发烧很少,同时征得家长的确定,证明她在说谎。本想当面戳穿她的谎言,但一怕确有原因,二怕诱发她爆发逆反心理。静下心,继续找原因,有的放矢。体育课,我经常去教室转转,使她不能再躲在教室里,同时,我发现,她在跑步的时候,很注意自己的跑姿;扔实心球,她不停地拍拍手,擦球上的泥;平时,她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根源就在这里:一怕影响自己的形象,二怕脏、累。同时,我发现我班同学对体育不重视,身体素质普遍不好,中考体育很难拿高分。要想拿高分,就必须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如何产生呢?
周末,我让学生回去看体育频道,并把体育竞技的魅力在哪里写到周记里。作文点评课上,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一)生命之“健美”的礼赞。矫健多姿的体操健儿,在高低杠上旋翻转弹,胜似喜鹊嬉戏于春树枝头;跳高坪上,健儿们腾跃纵跳,宛如惊鸿起沙洲;起跑线上,勇士们飞驰如箭,多像猛虎下山岗……凡此种种,美不胜收。(二)生命之“力美”的礼赞。(三)生命之“精神美”的礼赞。(四)生命之“自由美”的礼赞。借此机会,我强调身体是人的依据,是人幸福的载体。应该知道:一无所有但健步如飞的乞丐比那些腰缠万贯但百病缠身的富翁可能要幸福得多。对身体要重视、要珍惜,为此,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既可以使我们有一个更健康的体魄,同时,体育也可以拿高分,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经过这节课,这位同学不再逃避体育课,最近,体育老师很兴奋地告诉我,我班学生的态度有了明显地改变,体育分也提高了很多,特别是这位女生的体育成绩提高很多,从原来的十几分到现在的三十五分了。
同时,班主任想做好班级工作,就得“以心换心”,以情感人。我认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具有师爱之心的人。我们的师爱是《一个也不能少》中的那种博爱,是触龙说太后的“爱之深,为之计深远”的那种真诚、深沉的爱。
教育故事:我班一位学生,在期中调研中成绩下跌明显,他抑郁寡欢。我很想找一个机会开导他,可苦于没有好时机。一个周末晚上,我的手机响了,原来是这位学生发来短信,想跟我聊聊,我求之不得,欣然同意。他告诉我,成绩的滑坡,是不是令老师看不起。我告诉他,圣人都有失误的时候,更何况我们凡人。偶然的失误会使我们吸取教训,越挫越勇,但不能发展成必然,这样是被人看不起的。他知道,这次失误是必然的,因为他自己近阶段没有完全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交友的时间比较多。好想同他们断绝来往,自己又怕孤独,让我告诉他该怎么办?我回信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友情确实很寂寞,人活在世上,没有友情是不幸的,但是,过重看待友情而放弃学业更是不行。当好朋友叫你出去玩时,你不能随时奉命,要看时机,忙的时候,应该婉言谢绝,同时也建议他也要先及时完成作业,然后去玩,以学业为重。好朋友应该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如果你的朋友连这一点都不能接受,那么,我认为这个朋友是否值得交有待考虑。我相信你能妥善处理这件事。没过几天,他又恢复了阳光般的笑容。
同时,当他一遇到困惑,他就用发短信的方式与我沟通,寻求帮助。
要使班级工作做得更好,就得不断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因此,我在平时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对骄傲的学生,劝其力戒骄傲。由于缺乏自我批判精神,骄傲的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过分夸大自己的才能和优点。往往由卧龙式的自负走向夜郎式的自大,尾巴竖到天上去了,还自以为是光荣的旗杆。对于这样的人,我建议他们把托尔斯泰的一段话(一个人好比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本领就是这个分数的分子,他对自己的估价,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母,他对自己的估价越高,那么分数的值就越小)抄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警惕自己。
对嫉妒心强的同学,告之周瑜的故事。“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就是嫉妒的典型,必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最后,“雄姿英发”的周瑜吐血身亡,诸葛亮倒是活得潇潇洒洒。同学之间,嫉妒之心在所难免,需要的是战而胜之。实践表明:要战胜嫉妒,就要宽广胸怀,提升人格,变利己为利他。
对有早恋苗头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采取正确疏导。现在,男女同学“离一路”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学生早恋的现象时有发生。你要管束他吗?他说:“我谈我的,招你啥事?”对这样的学生,我的方针是:预防、理解、尊重、适度、指导。
教育故事:我发现班上一位一向活跃开朗的男生有些反常,便耐心地与他谈心。男生最终犹豫地告诉我,他对一位女生有好感,希望与她建立超出友谊的关系等。男生怯怯地说“老师,我是不是在谈恋爱?你会不会认为我很坏?我知道辜负你和父母的希望,可我真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喜欢一个女孩。”
我说:“那个女生的确很招人爱,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你说大家都在和她谈恋爱吗?”男孩摇摇头,露出一丝笑容,我告诉他:“现在你对女生产生好感是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真诚的好感和思想品质不好是两码事。
男生松了一口气,急切地问:“老师,那我应该怎么办?”“既然这位女生不知不觉闯入你的心里,你无法躲避,那就正视这种感情,把它接受下来,让它安安静静地埋在心底。你可以把这种好感转化为激励自己投入学习的动力。你不会因为这一厢情愿的好感而牺牲自己的前途,你说对吗?人们都希望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为了获得,有时有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可以说,没有放弃就没有获得。所以。在不适合获得或不应该获得的时候,及时地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某种程度上说,放弃也是一种美,它反映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约束力,我非常希望在你的身上看到这种闪光的品质。”男生认真地听着,然后用手敲敲脑袋,自嘲似的笑了。
交谈后,这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提高。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知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因此我们要说,沟通从“心”开始,捧出你的心,捧出我的心,让我们用心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培养出更健康、更全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