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

【作者】 王 松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51中学


【正文】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建立情感;关注;愉快教育
  在多年的中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后,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
  要建立和谐的“情感场”,教师除了要热爱自己的学科外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数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应有多元的评价方式。比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一帮一情况反馈、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作业批改评语、建立数学成长记录袋等等方式。作为教师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真实、及时、激励、表扬。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按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数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少去批评学生做的不好,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浇灭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教师应尽可能地肯定他们的成绩,挖掘的“闪光点”,运用情感的强化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再次,不断巩固、固定学生形成的情感体验,使之持久稳定。
  (1)进行愉快教育
  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愉快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原则,要求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紧张、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求打破僵硬的、死板的注入式授课方式,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当“主角”,因为当“主角”是愉快的。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证法最多的一个定理,几千年来,人们已发现了中外数学家、数学爱好者近400种不同的证法,内容之丰富,方法之精巧,令人赞叹不已。在这个定理的教学中,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话说勾股定理”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分组轮流去扮演不同的角色:⑴讲解员。讲解课本或课外某些勾股定理的证法。⑵演示员。展示有关证法的知识、方法的图解和教具。⑶评论员。评论讲解和演示的准确性和优缺点。⑷评分员。就每个角色扮演者的情况加以评分,最后按各组得分高低评定等级。整堂活动课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实践说明,只要我们将数学教出了“味”学生就会在嚼之有味中爱学、想学、乐学,迷恋于“做”数学、“高”数学,在“做”与“搞”的过程中学会数学,会学数学。   
  (2)利用成功,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   
  巴普洛夫提出:情感是人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   
  总之,情感教育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是没有模式化的,应以渗透为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一样: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