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培养

【作者】 努尔孜亚

【机构】 新疆伊犁昭苏县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我国的教育更加倾向于人才的培养,所以在教学阶段,教师已经不再是注重简单的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就以当前的高中数学学科为例,在进行高中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当前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来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实力。本身数学就是一门异常灵活的学科,所以教师从来就不能只着眼于表面,要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来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即便面对不同的数学问题也有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问题-互动”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方面略显死板,比如很多时候他们都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课堂上耗费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所学的数学理论无法达到活学活用的状态。相反,一旦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就只想求助于教师,这样的行为导致学生的数学能力无法得到充分提高,反而影响了当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着眼于更加长远的方向,也就是需要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入手,让学生们的数学实力同步增强。
  一、简述数学核心素养
  其实就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而言,涵盖了以下六个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首先是数学抽象,也就是说学生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运用抽象的思维解决问题。因为数学里面涵盖了很多关于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们没办法从抽象图形中去挖掘信息点,那么他们将很难得出正确的数学结果。从抽象事物中去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学会抓住某些数学概念的基本内核。第二点就是逻辑推理,这一概念其实更容易理解,因为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就是一个推论演绎的过程,通过逻辑推理,学生可以根据数学题目内容提出问题,根据相关数学规则推理出相关命题。而接下来的数学建模和直观想象也有一定的联系,前者是利用自己多学习的数学知识去构建模型,帮助自己顺利解决问题,而后者则是一些图形去解决与之相关的数学难题。最后两部分则为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在学习数学只是的过程中,运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学生通过学习过的运算法则来进行相关的运算,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数据分析在数学中也较为常用,因为数学学科中涵盖了很多数学数据,比如在学习统计相关只是时,会收集到很多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取信息点,最后得出结论。
  二、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中进行培养
  (一)给予思考空间,充分思考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耗费大量时间来讲解知识,导致学生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比如教师在讲解某些函数的知识时,以幂函数为例,其形式都是以y的x次方而存在,但是很多教师在举例时都是直接自问自答,比如教师会说“大家观察一下以上几组数据有何特征”。如果学生没有应答,那么教师就会直接进行解释。但是其实学生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因为他们需要思考的时间,但是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进度,直接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予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思考。
  (二)加强课堂提问,发散思维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不会在课堂上提太多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所以他们首先需要进行基础知识摄入,而不是培养思维。但其实这种想法是存在错误的,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提问,那么学生很难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当遇到某些数学问题时,思维会更加固化,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多加提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还是以函数知识为例,教师先举几个例子,然后询问这几个例子有何共同特征,接着教师在学生们观察出特征之后可以让学生们进行验证。比如对于函数的观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观察图像。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选取函数中常数的值,来抓住几个极值点,得出相关函数结论。
  (三)打造问题情境,增强参与度
  就一个班级而言,学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大家都在学,那么疏于学习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受到影响,耳濡目染。所以这是团体环境中个体起到的影响。除此之外,整个课堂的大环境也是受到影响的,教师所打造的教学情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形成习惯,让学生们爱提问,爱思考爱回答。那么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打造问题情境。比如在讲解函数知识时,教师首先提出几个问题,比如“大家知道什么是函数吗?函数有哪些分类?不同函数存下不同的特征吗?”让学生们可以按照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顺势进入问题思考的情境之中。所以教师在教学阶段要学会和学生进行互动,对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灵活转换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四)学生自主尝试,互相讨论
  除此之外,在问题-互动模式之中,除了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之外,还强调思维碰撞。也就是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针对对方的解题方法进行思考,对比自身,看看自己的解题方法是否还有可以提升的地方。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沟通。比如学生所思考的方向或者是针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同,就可以进行思维碰撞。通过思维碰撞之后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从更广的方面去看待问题,避免思维固化的现象出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难度和高度,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而且当前对于学生的教学不能着眼于简单的理论知识层面,应该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发展自身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人才,教师应该要根据时代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咸远峰, 万丽娜.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培养[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19).
  [2]余碧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与“问题—互动”式教学[J]. 华夏教师, 2018, 115(31):38-39.
  [3]张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教学中的培育[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