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作者】 龚晓英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正文】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学科,计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离不开计算的相关应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核心素养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观,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一、计算教学要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1.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必然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现如今,对于小学计算教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教育专家们提出了“四基”“四能”的培养概念,“四基”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等,“四能”是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我们只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2.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数学核心素养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计算教学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许多计算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见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因此,计算教学的设计需要有目标、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更容易掌握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内容之前,就要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学,根据班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计算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设计好相应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比如说,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又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见物品分配不均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处理,这样将生活中的情景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使数学计算的知识生活化,既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计算教学评价设计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评价往往是以书面评价为主,以分数评判学习成绩,计算没有失误,那么数学计算教学就是有效果的,反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这种教学评价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在评价时,过于简单,而且它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相比,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重理解、重思考。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的不同,运用核心素养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有的学生笔算能力差,但是估算能力强,教师就可以在平时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笔算,提升他的综合能力。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计算教学的核心内容
  1.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和算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最主要的是要传授学生最有效地方法,在计算中需要掌握最本质的算理和算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曾提到“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其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所以,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
  2.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要求——会算和用算
  学生在运用计算能力一方面是考试,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这样才能体现计算的价值。
  在小学阶段,要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且熟练运用这些算法,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从生活中入手,将生活中的数学计算问题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算计算知识。
  六、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是非常紧密而且是有一定的层次的。对不同的学段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呈现递加的层次性。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是循序渐进的,随着学生的年级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加减法已经理解的很透彻了,所以就需要开始学习一些更复杂的计算知识。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对于小数的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而且在低年级中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原理。这样的编排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知识点,并潜移默化的学会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要合理的进行教学内容优化,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上,合理的优化计算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和科学性。结合实际操作,帮助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知识,掌握计算方法。
  总之,核心素养反映的是数学的本质与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探寻计算的本质,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