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作者】 王小妹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监军中学
【正文】树立法制意识,培养守法公民是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传授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明确法律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培养健全人格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深挖教材,讲明法理
在各个版本的初中政治教材中,都编制了法律知识的教学内容,如苏教版的“法律护我成长”,人教版的“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粤教版的“法律护我”等,法律知识几乎在各个版本的政治教材中都有出现,这都是教师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关键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政治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例如,讲述“法律护我成长”的相关内容时,本课分为“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两大方面,在教学“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时,可将其分为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家庭保护是指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其职责,虐待子女禁止其上学,都是违法的行为。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及其他的教育机构依法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保护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职责,体罚学生和侮辱学生都属于违法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可给学生举一实际例子,或者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讨论家庭保护和学习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
二、贴近学生,灵活举例
由于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过于理论化,教师即使生动地进行讲解,学生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如果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更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模糊性常常分辨不清。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教学内容,引进实际的教学例子,让学生通过例子,实际感受法律知识,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例如,教学“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入这样一个实际案例:老师昨天在网上看见一则新闻,一位女孩,通过网络认识了王某,由于经受不住蛊惑,与其进行接触,并先后从父母那里骗取3000元,后发现其是传销人员,想摆脱,受到了打骂,后传销人员蛊惑她,只要再介绍两名成员进来,就可以放她离开,于是她对身边的朋友展开了行动。这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还威胁到了他人。讲到这里问学生,此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其应该怎样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由此展开讨论,既达到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课堂拓展,课外强化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更能理解法律的重要性。但课堂教学内容总归是有限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具有法律意识,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教师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知识,就要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讲述“隐私受保护”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隐私权保护的相关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关于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资料。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对自己所在的村组进行调查,看身边有哪些违反隐私权的现象,做好记录。调查完成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校园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让学生在宣传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法律素养,巩固自己的知识积累。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更深刻更具体。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引入实际案例,还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多角度为学生创造学习法律的环境,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深挖教材,讲明法理
在各个版本的初中政治教材中,都编制了法律知识的教学内容,如苏教版的“法律护我成长”,人教版的“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粤教版的“法律护我”等,法律知识几乎在各个版本的政治教材中都有出现,这都是教师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关键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政治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例如,讲述“法律护我成长”的相关内容时,本课分为“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两大方面,在教学“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时,可将其分为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家庭保护是指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其职责,虐待子女禁止其上学,都是违法的行为。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及其他的教育机构依法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保护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职责,体罚学生和侮辱学生都属于违法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可给学生举一实际例子,或者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讨论家庭保护和学习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
二、贴近学生,灵活举例
由于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过于理论化,教师即使生动地进行讲解,学生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如果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更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模糊性常常分辨不清。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教学内容,引进实际的教学例子,让学生通过例子,实际感受法律知识,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例如,教学“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入这样一个实际案例:老师昨天在网上看见一则新闻,一位女孩,通过网络认识了王某,由于经受不住蛊惑,与其进行接触,并先后从父母那里骗取3000元,后发现其是传销人员,想摆脱,受到了打骂,后传销人员蛊惑她,只要再介绍两名成员进来,就可以放她离开,于是她对身边的朋友展开了行动。这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还威胁到了他人。讲到这里问学生,此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其应该怎样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由此展开讨论,既达到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课堂拓展,课外强化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更能理解法律的重要性。但课堂教学内容总归是有限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具有法律意识,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教师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知识,就要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讲述“隐私受保护”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隐私权保护的相关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关于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资料。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对自己所在的村组进行调查,看身边有哪些违反隐私权的现象,做好记录。调查完成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校园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让学生在宣传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法律素养,巩固自己的知识积累。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更深刻更具体。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引入实际案例,还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多角度为学生创造学习法律的环境,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