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创新理念,全面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作者】 王秀珍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初中学习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积极、合理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初中历史学习是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门课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价值观的建立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创新理念;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作。若仅仅凭借某一种教学方式则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是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主动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尽快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只有对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够切实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初中历史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但由于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方式也较死板僵硬,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真正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自己单方面的教,像一台复读机一样全部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复述,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补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不会好好配合教师,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好。长此以往还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隔阂。且学习历史知识,大部分都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始终难以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因而学生学习就会产生倦怠心理。其次,教师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教学方式和方法,这些都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他们的学习成效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没有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发展,并根据所学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创新理念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措施
(1)重视课前准备
对于教师而言,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例如,教师可将课前准备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其一,在新章节的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在明确教学要点的同时,也要梳理出清晰的教学逻辑。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历史事件与时间点,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制作对比列表,以此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其二,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还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一对一谈话或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调整。对以上两个方面加以重视,则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
(2)改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例如,教师在对以往学习过的章节进行知识回顾时,可以采取“你问我答”的互动模式。在一开始进行角色调换,由学生来提问教师来回答,在这一环节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既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专注与认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复述来再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紧接着便由学生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此时大多可以放下紧张的情绪而较为客观地展现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一来,不仅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烈,也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高自身教学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起着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来说,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使教学水平有着很大改变。初中生大多都刚接触历史学科,自身的知识面比较匮乏,教师要运用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教师可根据每节课学习的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教学,使情境再现,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他们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理解历史知识。角色扮演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他们必须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来了解自己所要扮演的人物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就会不断加深,他们的历史综合素养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4、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参与者,但是在整个学习过程来说,学生是学习主体。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重视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由于初中历史知识涵盖较广,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熟练掌握教学新课标的宗旨,确保教学方向正确。培养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作用,既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又使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历史文化知识,下课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培养了自身历史核心素养,确保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
5、完善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对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不尽相同,教师则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说出之所以这样回答的理由所在。对于有道理的部分应给予肯定,而对于理解有误的部分则需进行耐心讲解。除此之外,在期中或期末的考核阶段,教师应抛弃一切以分数为准的评价标准,转而将考试分数和日常表现都计入到学生的考核成绩中来,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只有人性化的评价机制,才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进而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综上所述,实现有效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师的基本追求,教师应该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从历史人物和史实中吸取教训,获得启发,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社会,以求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初中历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芊.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浅析[J].考试周刊,2018(14)
关键词:创新理念;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作。若仅仅凭借某一种教学方式则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是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主动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尽快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只有对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够切实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初中历史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但由于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方式也较死板僵硬,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真正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自己单方面的教,像一台复读机一样全部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复述,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补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不会好好配合教师,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好。长此以往还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隔阂。且学习历史知识,大部分都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始终难以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因而学生学习就会产生倦怠心理。其次,教师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教学方式和方法,这些都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他们的学习成效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没有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发展,并根据所学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创新理念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措施
(1)重视课前准备
对于教师而言,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例如,教师可将课前准备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其一,在新章节的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在明确教学要点的同时,也要梳理出清晰的教学逻辑。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历史事件与时间点,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制作对比列表,以此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其二,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还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一对一谈话或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调整。对以上两个方面加以重视,则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
(2)改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例如,教师在对以往学习过的章节进行知识回顾时,可以采取“你问我答”的互动模式。在一开始进行角色调换,由学生来提问教师来回答,在这一环节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既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专注与认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复述来再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紧接着便由学生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此时大多可以放下紧张的情绪而较为客观地展现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一来,不仅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烈,也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高自身教学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起着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来说,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使教学水平有着很大改变。初中生大多都刚接触历史学科,自身的知识面比较匮乏,教师要运用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教师可根据每节课学习的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教学,使情境再现,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他们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理解历史知识。角色扮演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他们必须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来了解自己所要扮演的人物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就会不断加深,他们的历史综合素养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4、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参与者,但是在整个学习过程来说,学生是学习主体。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重视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由于初中历史知识涵盖较广,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熟练掌握教学新课标的宗旨,确保教学方向正确。培养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作用,既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又使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历史文化知识,下课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培养了自身历史核心素养,确保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
5、完善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对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不尽相同,教师则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说出之所以这样回答的理由所在。对于有道理的部分应给予肯定,而对于理解有误的部分则需进行耐心讲解。除此之外,在期中或期末的考核阶段,教师应抛弃一切以分数为准的评价标准,转而将考试分数和日常表现都计入到学生的考核成绩中来,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只有人性化的评价机制,才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进而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综上所述,实现有效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师的基本追求,教师应该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从历史人物和史实中吸取教训,获得启发,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社会,以求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初中历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芊.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浅析[J].考试周刊,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