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课堂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作者】 罗辛汾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监军中学


【正文】《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三观树立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提升,同时爱国情怀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方法,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培养。
  一、抓住特点,着眼未来
  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是凝结民族力量的纽带,在政治教学中培养爱国情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爱国情怀的培养一方面课堂上,另一方面在于生活实践,爱国情怀具有时代特征,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养成的重要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激发、稳固学生爱国情怀,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各国文化的交流对比,突出我国在国际上是实力地位,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
  二、正视现实,寻找方法
  在教育部门的要求及指导下,爱国主义教育有序开展,以《道德与法治》课和班会课为主战场,学生都能够认真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怀,但现阶段的爱国情怀培养仍然不到位。
  首先是《道德与法治》和班会课上的爱国情怀培养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效果上都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主张将《道德与法治》的爱国情怀培养的作用充分发挥,以更有力的激发爱国情怀。 
  其次是家庭影响,部分学生的祖父母一辈,由于受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等影响,长期不学习、不过集体生活,尽管长期享受着党的恩惠和阳光雨露,但缺乏爱国情怀,不利于爱国情怀的巩固。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呢?
  1、了解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学生只有深入地了解了祖国后,才会由衷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了解国情要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辽阔的土地、多样的地形、湿润的气候、众多的河湖、漫长的海岸、富饶的海洋资源、丰富的矿藏、繁茂的植物、秀丽的风光等;了解国情还要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四大发明、名胜古迹、唐诗、宋词等;了解祖国更要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当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时,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劳动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英勇奋战,终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才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的祖国才走向了繁荣昌盛。
  2、创设情境,激发爱国热情。
  青少年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结合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设计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能引导他们自觉地将爱国之情植根心底。例如,可以分小队针对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口资源现状、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等开展一次专题考察活动;召开“播下理想的种子”“祖国新貌”等为主题的班队会;开展爱国诗词颂、爱国知识竞答、板报设计等活动。
  3、学科渗透,提升爱国意识。
  课堂是学生基奠知识、提升素养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巧妙地设计环节,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例如在思想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看一看我们身边,有没有安全设施损坏的情况?这对我们的城市有怎样的影响呢?”等具体问题,以便对比掌握。
  总之,爱国情怀是华夏儿女至高无上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真心地付出,将爱国之花根深蒂固的植根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