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 马保福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小学
【正文】摘 要:课堂提问应该和教学的目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突出学习的重点,确保其开放性。教师要在学生表现之后就鼓励学生,让他们更加有自信心,从而实现成长。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情境,体现数学的价值,也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数学的知识和思想,了解它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更好的去使用自己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分析;思考
1、提问要坚持的原则
(一)选择科学的梯度
教师要坚持逐渐深入的规律,控制好提问的梯度,使用低起点,逐渐上升的原则,发散学生的思维,拉近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方便学生去学习。教师要科学的设置问题链条,使用不同层次的提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都可以获得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思考,逐个问题的去突破,从而实现成长。
(二)科学的把握难度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只是准备教材,目标还有教学方法,还要去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生活背景,了解其认知结构,尽量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增强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果设计的问题太过于复杂,就会出现冷场的情况,从而让教学活动无法有效的进行,也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心。问题的设计要能够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
(三)灵活的选择角度
教师的提问不能从自己的出发,完全靠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推测学生想要的答案,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切入,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增强学生的兴趣。
(四)灵活的调节密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教师要转变原来满堂灌的方法,不能只是进行题海战术,不顾及事情的实质。要考虑问题是不是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不能只是使用题海战术,要做到有松有紧。另外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选择合适的方法来集小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有效性得到提高。
2、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使用启发性的问题,层层推进
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去质疑和探究,提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具体的问题作为引导,这里面启发性的提问就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沟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的优化启发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础。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链条,对学生进行诱导性的提问活动,不断的启发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的状态里面,为课堂学习服务。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往往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特别是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不只是技巧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理论进行研究。启发性的提问就好像大禹治水,可以给学生一些疏导,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科学的设置问题
如果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并不是说问题的数量越多越好。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避免这种情况,不让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提问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而停止。提问的有效性往往和问题难度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而不是只关注数量。有效的提问方法往往可以让课堂保持活跃,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问题的设置要更保持合适的频率,能够拥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欲望,增强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控制好提问的次数。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个题目讲解之后提出一个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如可以根据每个知识点的分布,在知识点之后设置不同的问题,再加上合适的引导,这也是科学的安排方法。
(三)确定好内容,确保学生的方向感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这一节课需要提出来的问题,分别根据提问的内容进行设置,从而做到有所侧重,而且也可以突出问题的重难点,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候更加自信和清晰,运用起来也更加的放松。数学教师也可以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对应,函数和映射等理论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定义域等等。学生要根据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探索,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的知识点,才可以更好的学习下面的知识点。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就需要教师提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将提问的价值体现出来。
(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站在中心的地方,让他们得到全面的提高。数学教师一定要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不仅仅要给学生讲解一些知识点,也要给学生提供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进行提问的时候教师也要设置一些层次性的问题,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全面的了解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用逐渐推进的方法来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里面来,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需要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个支持,也需要加入一些艺术。提问可以增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保持积极性,这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用心的研究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学生的求知心理,用心设计每一个提问,确保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要掌握一些提问的方法,提高提问的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用心的去发现和探索,确保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发展。
总之,提问如果利用好了,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它本身的价值。运用不好,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掌握相应的尺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的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构建数学模型,提升核心素养[J].陈芳.学周刊.2019(27)
[2]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余毅.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3)
[3]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J].李俊岗.内蒙古教育.2015(02)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分析;思考
1、提问要坚持的原则
(一)选择科学的梯度
教师要坚持逐渐深入的规律,控制好提问的梯度,使用低起点,逐渐上升的原则,发散学生的思维,拉近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方便学生去学习。教师要科学的设置问题链条,使用不同层次的提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都可以获得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思考,逐个问题的去突破,从而实现成长。
(二)科学的把握难度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只是准备教材,目标还有教学方法,还要去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生活背景,了解其认知结构,尽量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增强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果设计的问题太过于复杂,就会出现冷场的情况,从而让教学活动无法有效的进行,也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心。问题的设计要能够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
(三)灵活的选择角度
教师的提问不能从自己的出发,完全靠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推测学生想要的答案,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切入,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增强学生的兴趣。
(四)灵活的调节密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教师要转变原来满堂灌的方法,不能只是进行题海战术,不顾及事情的实质。要考虑问题是不是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不能只是使用题海战术,要做到有松有紧。另外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选择合适的方法来集小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有效性得到提高。
2、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使用启发性的问题,层层推进
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去质疑和探究,提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具体的问题作为引导,这里面启发性的提问就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沟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的优化启发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础。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链条,对学生进行诱导性的提问活动,不断的启发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的状态里面,为课堂学习服务。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往往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特别是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不只是技巧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理论进行研究。启发性的提问就好像大禹治水,可以给学生一些疏导,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科学的设置问题
如果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并不是说问题的数量越多越好。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避免这种情况,不让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提问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而停止。提问的有效性往往和问题难度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而不是只关注数量。有效的提问方法往往可以让课堂保持活跃,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问题的设置要更保持合适的频率,能够拥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欲望,增强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控制好提问的次数。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个题目讲解之后提出一个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如可以根据每个知识点的分布,在知识点之后设置不同的问题,再加上合适的引导,这也是科学的安排方法。
(三)确定好内容,确保学生的方向感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这一节课需要提出来的问题,分别根据提问的内容进行设置,从而做到有所侧重,而且也可以突出问题的重难点,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候更加自信和清晰,运用起来也更加的放松。数学教师也可以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对应,函数和映射等理论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定义域等等。学生要根据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探索,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的知识点,才可以更好的学习下面的知识点。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就需要教师提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将提问的价值体现出来。
(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站在中心的地方,让他们得到全面的提高。数学教师一定要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不仅仅要给学生讲解一些知识点,也要给学生提供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进行提问的时候教师也要设置一些层次性的问题,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全面的了解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用逐渐推进的方法来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里面来,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需要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个支持,也需要加入一些艺术。提问可以增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保持积极性,这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用心的研究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学生的求知心理,用心设计每一个提问,确保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要掌握一些提问的方法,提高提问的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用心的去发现和探索,确保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发展。
总之,提问如果利用好了,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它本身的价值。运用不好,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掌握相应的尺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的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构建数学模型,提升核心素养[J].陈芳.学周刊.2019(27)
[2]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余毅.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3)
[3]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J].李俊岗.内蒙古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