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心灵碰撞,让爱升华一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艺术

【作者】 罗 英

【机构】 陕西省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了。他们极力想挣脱家长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处于小升初的阶段,他们渴望广阔的天空,向往着“更大”的课堂。因此,对待这些可爱又有些叛逆的学生,我们如何管理,才能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大踏步的踏上新的征程,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管理;方法分析
  教学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再谈一下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管理方法。
  1.小学班级管理的真谛
  从形式上来看,班级管理仅仅是保证班级有秩序运行的一种手段。但班级管理内容繁多,如:与不同任课教师沟通,掌握班级内学生情况,学生思想动态。通过班级管理,推行一些日常班级事务、开展德育教育等等。可以说,班级管理是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而班级管理可以说是“真教育”,是在点滴间达到“心心相印”的践行。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班级管理的重要构成就是“传道”,即:德育教育。教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项职业,一直倡导德育优先。而班级管理正是对这一教育主旨的贯彻与推行。因此说,小学班级管理至关重要,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2.小学班级管理的常见误区
  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倡导树立教师的威信。戒尺——这一古老的惩罚工具沿袭至当代(教鞭)。在树立自己高大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标准,很多老师不苟言笑。由此,造成师生之间存在一道鸿沟。涉及到班级管理,也是以“严”为标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和信任,这无疑会降低班级管理的效果。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推行素质教育,并对传统的体罚教育口诛笔伐。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即:作为“主人”的小学生不能随便批评,有时候不经意的小惩罚都会成为导火索,家长会跳出来给孩子“撑腰”。由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反而成为“弱势群体”。
  无论是哪个极端,都不利于班级的管理,更不利于小学生心智健康成长。
  3.小学班级管理的相关建议
  首先,让“爱”成为师生之间的“纽带”。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不在那么幼稚,但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仍略显稚嫩。因此,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必须以诚相待,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无处不在。老师应有敏锐的眼光,看到心事重重,愁容满面的孩子,应立刻找孩子谈心,亲切询问,耐心开导,多安慰,多鼓励,给孩子带去驱散乌云的勇气和力量。看到泪流满面,满腹委屈的孩子,及时了解原因,为其主持公道,惩治恃强凌弱者。对班级学困生,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他们,情感上尊重他们,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亮点,热情洋溢地赞美,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安排座位照顾他们,为他们找帮手,寻良友。课堂上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以自己的“细心”,“耐心,“用心”为学生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孩子愉悦地投入学习。人非草木,岂能无情,老师的辛勒付出,孩子们会化为前进的动力。
  其次,生活上多关心他们。阴雨天提醒学生注意出行安全;降温时,告知大家及时添加衣物,避免感冒发烧。女生生理期不能上操,不能上体育课,又不便说,看到她们羞涩的目光,及时予以照顾。有女生沒带用品,悄悄为其送上用品,再送一杯暖心的红糖水,老师的情,孩子怎不记在心中?自己的“小秘密”也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分分享,这些所谓的秘密,要有幸福、收获、“痛苦”,让大家觉着老师把大家当成了“自己人”。通过这种“赤诚相待”,大家在分享、交流中变得更为亲密,由此建立信任。
  有“爱”必须有“恨”。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如:不良的卫生习惯或学习习惯(写作业拖沓等),必须认真对待及时指出,有必要的需和家长直接沟通(最好是三头对面,避免有打“小报告”的嫌疑),同时做好后续跟踪纠正工作。这种纠错尽量“保密”或“低调”,切忌在班级内进行指责和批评。否则,会伤及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让“爱”流动起来。所谓的流动起来,就是要让爱出现在任何该出现的地方,如:重新拾起家访这一工具,带着关心和爱走入学生的家庭中,在和学生家长沟通中,一句表扬的话,一个慈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这不仅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日后的班级工作中,学生也会主动参与进来。
  此外,其他形式还包括:疫情期间,除去网课以外还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电话回访,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眼睛是否疲劳?并告知如何缓解疲劳,提升学习效率。
  最后,借助各种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每年度,学校或班级都会开展运动会、儿童节、六一联欢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校活动本身就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良机”,如:运动会比赛项目,教师应积极参与并通过自我认知或借助“外力”对参赛队员进行集训,其他不参赛的学生则需划分出后勤保障组、宣传组,共同努力提升本班的比赛成绩,而这个过程就是改善班级管理现状,提升管理效果的最佳时机。
  同时,还可以自己创造机会,让大家相搀相扶共同进步,例如:可以借助自习课的一点时间为本班学生过生日(微型生日,大家只唱歌。小“寿星”讲述一段自己有趣的轶事即可,切忌吃喝等情况出现);此外,在联欢会等班内活动中,班主任老师要全盘考虑,调动一切资源,让节目有声有色。让学生在欢乐之中感悟集体的温暖,老师之爱。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教育领域内的一项重要活动,班主任工作繁琐而辛苦,长期以来班主任往往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代名词。殊不知,合理运用班级管理方法,使其生活化、艺术化,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每位学生铭刻小学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