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研究
【作者】 马斌玺
【机构】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语文的学习贯穿于整个人生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在不同学习对象下,德育教育的渗透也要因人而异,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有效的将正确的德育知识传输给学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必须要贯穿在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全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的人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尤为重要。
1、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很好的将德育教育体现在教材课本之中,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懂礼貌,爱劳动,尊敬老人这些优良传统从初中的学习就要慢慢培养。这些优秀教材对学生德育品德的培养都有很大的意义。另外,要注意,在培养学生人生观的时候,要将爱国教育放在首位,有国才有家,只有真正的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美好。新课程提出要求,对学生的评判标准不仅仅只看成绩,必须要结合学生道德素质进行打分。所以老师的考核制度也必须是文化成绩加德育成绩,考核标准也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判方式,这样才能体现考核真实的意义。
2、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德育教育具体方法
2.1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德育教育要结合课本
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都是由教育专家精心选择并编制的,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教育的知识已经存在于教材的里里外外,蕴含着各种思想教育。教师应主动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并应用于课堂。初中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教师可把握这一特点,注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教育,要注意不喧宾夺主。例如,在初中生的课本中有许多歌颂革命先辈的文章,在文章中体会爱国主义精神。榜样的作用尤为重要,教材中课本的选择也充分的融入了德育教育,只有将这些优秀的品德融入课本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体现课本教学的真实性。
2.2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精神
在语文的学习中,除了课文的学习,还有着各种丰富的语文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活动中的特色,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在“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阅读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再进行小组交流,举行读书报告会,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这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独立学习的态度,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种人物带给我们的正面思想。通过学生搜集的资料,利用信息传播的迅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讨活动,发现身边的特殊事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观察,通过他人的表现欲评论,及时对比自己,找到自身需要改正的地方。
2.3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德育教育
生活即学生,社会即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生活者,必须要对生活抱以积极的态度,并积极的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让生活可以写进学习课堂中来。而作为一位老师,要将生活作为教学的素材,这也是德育教育最佳的素养。比如,班级中拾金不昧的同学,可以特意提出表演,并进行物质奖励。还可以结合其他班级的好人好事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一个善良的童心。对于初中生来说,还不太能理解抽象的事物,教师还可以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多观察,找到班上的“道德小富翁”,将抽象化为具象。用身边的榜样为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细心发现身边的美,并且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好的优秀品质。
2.4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教育
课余活动能深化知识,拓宽视野。利用学校举办的活动,或是班上组织的小活动,在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兴趣,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教师可推荐学生一定的优秀书籍或电影,领略传统文化,不断积累人文知识。还可以学生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并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去,引导学生阅读读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书籍,还可以推荐一些名著给学生。并且组织课外阅读的讨论活动,加深学生对阅读书籍的印象,并且还可以将优秀的作品进行交换阅读,来营造一种浓烈的阅读氛围。另外,还可以将这些书本上学习到的故事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将一些自己学习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敬老院的老人听,并定期和学生一起到敬老院进行探访活动,发扬尊敬老人的优秀美德。还可以在一些传统节日中发扬德育教育,比如在父亲节的时候,写一篇有关自己父亲的作文,或者画一幅自己父亲的插画,老师还会要求学生父亲在作文后面写上评语,由学生在班级中进行阅读展示。
总之,学生正确品格以及道德的养成是人生大事,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老师必须要在平常的学习中一点一滴进行渗透,要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道德品行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不正确的行为要进行指导改正,要清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程春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尝试[J].科技视界,2018,No.242(20):235-236.
[2]王丽丽.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v.2(10):147.
[3]陈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7(56):73-74.
[4]魏本会.德育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融合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5(9):256-256.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必须要贯穿在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全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的人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尤为重要。
1、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很好的将德育教育体现在教材课本之中,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懂礼貌,爱劳动,尊敬老人这些优良传统从初中的学习就要慢慢培养。这些优秀教材对学生德育品德的培养都有很大的意义。另外,要注意,在培养学生人生观的时候,要将爱国教育放在首位,有国才有家,只有真正的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美好。新课程提出要求,对学生的评判标准不仅仅只看成绩,必须要结合学生道德素质进行打分。所以老师的考核制度也必须是文化成绩加德育成绩,考核标准也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判方式,这样才能体现考核真实的意义。
2、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德育教育具体方法
2.1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德育教育要结合课本
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都是由教育专家精心选择并编制的,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教育的知识已经存在于教材的里里外外,蕴含着各种思想教育。教师应主动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并应用于课堂。初中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教师可把握这一特点,注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教育,要注意不喧宾夺主。例如,在初中生的课本中有许多歌颂革命先辈的文章,在文章中体会爱国主义精神。榜样的作用尤为重要,教材中课本的选择也充分的融入了德育教育,只有将这些优秀的品德融入课本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体现课本教学的真实性。
2.2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精神
在语文的学习中,除了课文的学习,还有着各种丰富的语文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活动中的特色,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在“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阅读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再进行小组交流,举行读书报告会,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这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独立学习的态度,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种人物带给我们的正面思想。通过学生搜集的资料,利用信息传播的迅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讨活动,发现身边的特殊事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观察,通过他人的表现欲评论,及时对比自己,找到自身需要改正的地方。
2.3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德育教育
生活即学生,社会即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生活者,必须要对生活抱以积极的态度,并积极的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让生活可以写进学习课堂中来。而作为一位老师,要将生活作为教学的素材,这也是德育教育最佳的素养。比如,班级中拾金不昧的同学,可以特意提出表演,并进行物质奖励。还可以结合其他班级的好人好事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一个善良的童心。对于初中生来说,还不太能理解抽象的事物,教师还可以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多观察,找到班上的“道德小富翁”,将抽象化为具象。用身边的榜样为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细心发现身边的美,并且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好的优秀品质。
2.4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教育
课余活动能深化知识,拓宽视野。利用学校举办的活动,或是班上组织的小活动,在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兴趣,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教师可推荐学生一定的优秀书籍或电影,领略传统文化,不断积累人文知识。还可以学生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并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去,引导学生阅读读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书籍,还可以推荐一些名著给学生。并且组织课外阅读的讨论活动,加深学生对阅读书籍的印象,并且还可以将优秀的作品进行交换阅读,来营造一种浓烈的阅读氛围。另外,还可以将这些书本上学习到的故事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将一些自己学习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敬老院的老人听,并定期和学生一起到敬老院进行探访活动,发扬尊敬老人的优秀美德。还可以在一些传统节日中发扬德育教育,比如在父亲节的时候,写一篇有关自己父亲的作文,或者画一幅自己父亲的插画,老师还会要求学生父亲在作文后面写上评语,由学生在班级中进行阅读展示。
总之,学生正确品格以及道德的养成是人生大事,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老师必须要在平常的学习中一点一滴进行渗透,要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道德品行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不正确的行为要进行指导改正,要清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程春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尝试[J].科技视界,2018,No.242(20):235-236.
[2]王丽丽.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v.2(10):147.
[3]陈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7(56):73-74.
[4]魏本会.德育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融合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5(9):25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