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先生制”——课堂教学的灵动法宝
【作者】 李 俊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小学校
【正文】摘 要:“小先生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提出并实施的一种帮教助学形式,它对普及大众教育起着不可磨灭的独特作用。文本基于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先生制”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先生制”;课堂教学;法宝
所谓“小先生制”,就是让学生上课,让学生做小先生,掌控课堂上教与学的一切,但不是放任自流的课堂。“小先生”的课堂拥有严格的秩序、流程、顺序。课堂上,老师不能“坐上观”,学生也不能“坐上观”。老师和学生都以初学者的心态,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这是“小先生制”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
小先生教学,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从学生胆量、表达、知识的梳理、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是一个提高;让学困生也在学习知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性格等方面也有一定收获,并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小先生制”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呢?我在教育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平台,人人都是“小先生”
陶行知说:“普及生活教育所要树立的第一个理念,便是小孩能做先生。”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不仅能做先生,还能做一个令老师叹服的先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这是学生成为“小先生”的资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板和闪光点,通过搭建和创设各类平台,让学生各尽其能,在学习活动中锻炼自我,培养能力。对于学习中后进生,“小先生制”的实施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一视同仁。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肯定时,他们会潜意识地肯定自我,相信自我,并把这份肯定化作努力前进的内驱力,促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在创设展示平台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当“小先生”,每个人都有合适的舞台发光发亮。对于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和胆小内向的学生,更应该鼓励他们上台显露。通过不断设立榜样的动态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同伴的榜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闪光点,都觉得“我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能成功”,提升学生自信心。
二、立足课堂,人人争当“小先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我们着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使学生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这是培养小先生的大环境。
1.老师要经常布置一些独立完成的作业:如课前预习、课外阅读、课外观察等一系列让学生从静中思考获得的作业,养成孩子自觉思考的习惯。
2.经常表扬鼓励自学的同学,对有自学意识和才能的同学不但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还要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来介绍自己思考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学习。
三、尊重个性,充分运用“小先生”
只有学生乐于表达,擅长表达,小先生的教学模式才会有成果,才会走得更好更远。如何能做到这点呢?还是要从小组讨论开始,组里讨论让孩子放得开,先要敢说,打破胆小害羞的心理,语言规范后再慢慢引到课堂上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的聆听显得特别重要,要有方法有步骤地指导差一点学生的表达。
比如:为方便教学,我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根据位置排列,按前后左右确定四人学习小组,推选组内小老师,轮流竞争上岗。我还要求学生,组内学习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配合,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互相促进。这样,就需要学生都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如作业讲评时,四个人为一组合作学习。先一起看其中一个同学作业,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当“小老师”,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考过程讲给同学听;如果有的题目四个人都错了,那么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邀请别的小组的小老师来解决。慢慢地,小组学习气氛越来越活跃。我则成了热情的旁观者,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时不时以平等的一员加入其间,倾听他们的讨论,给遇到困难的小组支招。
课堂外,我还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老师”,互教互学。评比看哪个“对子”互帮互学最有成效。这样,后进生得到“小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进步很大;“小老师”在帮助同伴的同时也得到了锤炼,获得成功感,达到了互教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奖评结合,促进“小先生”成长
每周评选一次优秀小先生,每两周评选一次先进学习小组,给个人和小组加分,而评选先进学习小组的权衡在这组的小先生的进步和表面如何。小先生做好了,不但给自己争光,还给学习小组争得荣誉。老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形成竞争的氛围,促进学生养成都来争当小先生。
总之,小小先生,大大作用。实施“小先生制”,促进了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只要我们少讲些,少做些,多给孩子一个空间,一片田地,让他们自己朝前走,教育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3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02-307.
[2]伍时勇.“小先生”教学法的探索和思考. 2006(5):83-84.
关键词:“小先生制”;课堂教学;法宝
所谓“小先生制”,就是让学生上课,让学生做小先生,掌控课堂上教与学的一切,但不是放任自流的课堂。“小先生”的课堂拥有严格的秩序、流程、顺序。课堂上,老师不能“坐上观”,学生也不能“坐上观”。老师和学生都以初学者的心态,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这是“小先生制”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
小先生教学,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从学生胆量、表达、知识的梳理、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是一个提高;让学困生也在学习知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性格等方面也有一定收获,并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小先生制”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呢?我在教育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平台,人人都是“小先生”
陶行知说:“普及生活教育所要树立的第一个理念,便是小孩能做先生。”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不仅能做先生,还能做一个令老师叹服的先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这是学生成为“小先生”的资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板和闪光点,通过搭建和创设各类平台,让学生各尽其能,在学习活动中锻炼自我,培养能力。对于学习中后进生,“小先生制”的实施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一视同仁。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肯定时,他们会潜意识地肯定自我,相信自我,并把这份肯定化作努力前进的内驱力,促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在创设展示平台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当“小先生”,每个人都有合适的舞台发光发亮。对于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和胆小内向的学生,更应该鼓励他们上台显露。通过不断设立榜样的动态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同伴的榜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闪光点,都觉得“我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能成功”,提升学生自信心。
二、立足课堂,人人争当“小先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我们着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使学生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这是培养小先生的大环境。
1.老师要经常布置一些独立完成的作业:如课前预习、课外阅读、课外观察等一系列让学生从静中思考获得的作业,养成孩子自觉思考的习惯。
2.经常表扬鼓励自学的同学,对有自学意识和才能的同学不但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还要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来介绍自己思考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学习。
三、尊重个性,充分运用“小先生”
只有学生乐于表达,擅长表达,小先生的教学模式才会有成果,才会走得更好更远。如何能做到这点呢?还是要从小组讨论开始,组里讨论让孩子放得开,先要敢说,打破胆小害羞的心理,语言规范后再慢慢引到课堂上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的聆听显得特别重要,要有方法有步骤地指导差一点学生的表达。
比如:为方便教学,我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根据位置排列,按前后左右确定四人学习小组,推选组内小老师,轮流竞争上岗。我还要求学生,组内学习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配合,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互相促进。这样,就需要学生都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如作业讲评时,四个人为一组合作学习。先一起看其中一个同学作业,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当“小老师”,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考过程讲给同学听;如果有的题目四个人都错了,那么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邀请别的小组的小老师来解决。慢慢地,小组学习气氛越来越活跃。我则成了热情的旁观者,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时不时以平等的一员加入其间,倾听他们的讨论,给遇到困难的小组支招。
课堂外,我还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老师”,互教互学。评比看哪个“对子”互帮互学最有成效。这样,后进生得到“小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进步很大;“小老师”在帮助同伴的同时也得到了锤炼,获得成功感,达到了互教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奖评结合,促进“小先生”成长
每周评选一次优秀小先生,每两周评选一次先进学习小组,给个人和小组加分,而评选先进学习小组的权衡在这组的小先生的进步和表面如何。小先生做好了,不但给自己争光,还给学习小组争得荣誉。老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形成竞争的氛围,促进学生养成都来争当小先生。
总之,小小先生,大大作用。实施“小先生制”,促进了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只要我们少讲些,少做些,多给孩子一个空间,一片田地,让他们自己朝前走,教育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3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02-307.
[2]伍时勇.“小先生”教学法的探索和思考. 2006(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