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探究
【作者】 吴汉涛
【机构】 广西兴业县沙塘镇第三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为当下教育最热的词之一。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素养。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学习、成长道路的导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高其操作能力的重任。基于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初中物理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开始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是广大初中物理实验教师需要探讨的内容。目前许多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物理实验素养的发展和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广大初中物理实验教师需要不断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地探讨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物理实验教学投入力度不够
初中物理的学习难度不高,但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却十分广泛,其物理实验的种类也较多,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较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的机会。然而部分学校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教学经费有限,无法建成标准的物理实验室。在笔者调研中发现,许多初中的物理实验室器材老旧、器材不足。如果物理实验室不达标,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致使开展高质量的物理实验教学成为空谈。要想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学校应该加大对物理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且要倡导学生爱护实验设备,节约实验资源,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获得能力提升。
2.物理实验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来说,大多数初中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物理实验评价机制,这导致物理实验进展无法有效监管。物理教师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主导者,物理实验的评价模式相对单一,学校更多的是关注物理实验教学的结果。很多物理实验教师还存在对学生物理实验成绩打分随意的情况,他们不注重对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表现,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一些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没有认真参与,为了物理实验分数甚至伪造实验数据。如此一来,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远低于预期,流于形式。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索求知欲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背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教材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如此学生更容易理解实验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试验参与度。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一节内容学习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利用直尺对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如铅笔盒的长度、课桌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度;而操场上的树的主干周长则需要卷尺来测量。笔者要求学生多测量几次,然后取平均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又比如在讲解“比热容”相关知识时,需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收热量能力,这时笔者让学生探究生活中哪些材质的吸热能力不同。而在“光学”部分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光现象,还有光污染造成的交通事故等,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能够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如此在实验探究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物理能力。
2.创设扩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物理教师要注意根据某一个知识点提出扩展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面。对于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根据一些简单问题结合以前的教学内容,来提升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如此一来会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得物理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例如,在讲解初中物理知识“物体的密度”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通过电子秤、一只量筒和一些水来估计粉笔的密度?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尝试,学生会思考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知识,联想到密度的基本公式,即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不少学生这时想到先通过电子秤得出一支粉笔的重量;然后在量筒中装入一定的水(水量高度要高于粉笔长度),并记录水的体积;然后将粉笔放入量筒中(注意轻放,防止水溢出),记录粉笔和水的总体积。由此得出粉笔的重量和体积,再通过公式便能得出粉笔的密度。但不少细心的学生发现,可能会存在实验误差,笔者就引导他们如何减少实验误差。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通过合作探究增进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往往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學生对物理概念认识不是教师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就能实现的,物理教师需要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教师要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领悟物理概念的本质。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真正领略到物理概念的内涵。如此,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相关的物理现象时,才可以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其进行解释。通过实验观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逐步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教师和学者们普遍认可了“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作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物理课堂中开展核心素养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涉及的内容透彻了解,并与物理实验结合,设计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计划。从教材内容出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只有将核心素养教学引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才能发挥出物理实验教学的真正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涛.改进方法,提高效果:谈谈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改进[J].技术物理教学,2013(1).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开始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是广大初中物理实验教师需要探讨的内容。目前许多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物理实验素养的发展和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广大初中物理实验教师需要不断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地探讨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物理实验教学投入力度不够
初中物理的学习难度不高,但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却十分广泛,其物理实验的种类也较多,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较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的机会。然而部分学校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教学经费有限,无法建成标准的物理实验室。在笔者调研中发现,许多初中的物理实验室器材老旧、器材不足。如果物理实验室不达标,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致使开展高质量的物理实验教学成为空谈。要想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学校应该加大对物理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且要倡导学生爱护实验设备,节约实验资源,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获得能力提升。
2.物理实验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来说,大多数初中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物理实验评价机制,这导致物理实验进展无法有效监管。物理教师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主导者,物理实验的评价模式相对单一,学校更多的是关注物理实验教学的结果。很多物理实验教师还存在对学生物理实验成绩打分随意的情况,他们不注重对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表现,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一些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没有认真参与,为了物理实验分数甚至伪造实验数据。如此一来,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远低于预期,流于形式。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索求知欲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背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教材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如此学生更容易理解实验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试验参与度。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一节内容学习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利用直尺对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如铅笔盒的长度、课桌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度;而操场上的树的主干周长则需要卷尺来测量。笔者要求学生多测量几次,然后取平均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又比如在讲解“比热容”相关知识时,需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收热量能力,这时笔者让学生探究生活中哪些材质的吸热能力不同。而在“光学”部分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光现象,还有光污染造成的交通事故等,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能够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如此在实验探究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物理能力。
2.创设扩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物理教师要注意根据某一个知识点提出扩展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面。对于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根据一些简单问题结合以前的教学内容,来提升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如此一来会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得物理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例如,在讲解初中物理知识“物体的密度”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通过电子秤、一只量筒和一些水来估计粉笔的密度?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尝试,学生会思考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知识,联想到密度的基本公式,即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不少学生这时想到先通过电子秤得出一支粉笔的重量;然后在量筒中装入一定的水(水量高度要高于粉笔长度),并记录水的体积;然后将粉笔放入量筒中(注意轻放,防止水溢出),记录粉笔和水的总体积。由此得出粉笔的重量和体积,再通过公式便能得出粉笔的密度。但不少细心的学生发现,可能会存在实验误差,笔者就引导他们如何减少实验误差。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通过合作探究增进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往往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學生对物理概念认识不是教师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就能实现的,物理教师需要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教师要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领悟物理概念的本质。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真正领略到物理概念的内涵。如此,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相关的物理现象时,才可以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其进行解释。通过实验观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逐步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教师和学者们普遍认可了“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作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物理课堂中开展核心素养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涉及的内容透彻了解,并与物理实验结合,设计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计划。从教材内容出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只有将核心素养教学引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才能发挥出物理实验教学的真正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涛.改进方法,提高效果:谈谈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改进[J].技术物理教学,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