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文言文高效教学
【作者】 宁 檬
【机构】 广西陆川中学语文组
【正文】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已有一定成效,但如何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进行高效教学使学生达到大纲要求,提升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和思考,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以下几种高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高效教学;策略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高考大纲要求,熟悉课本,重视知识与能力,为高效教学打好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高一阶段,依据学生学情。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鸿门宴》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诗歌导入,创设情境。投影显示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以诗激趣,用二人成败不同,功业相反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让作品中的项、刘出场,教者在说明时,倾向于对项的评说,让学生带着遗憾的心理,进入课文,解读项王。
二“下放权力” ,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作业环节中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制定课前预习案,布置学生课前通过资料查询整理作者简介及其写作背景。鉴于学生已在初中接触了司马迁作品,本课由学生先行总结,教师最后明确和深化,讲析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人格特征。
课堂教师举例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扫除障碍,强化古文知识。由于文言文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差距较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晦涩难懂,其实这都是由于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不足导致的。文言文有独特的词类用法、句式结构,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打牢才够更好地开展日后的学习。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让他们能够从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入手,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结构、特殊词类用法等。以便学生在日后进行文言文知识学习的时候能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分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1、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使动等)2、句式(省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被动、固定等)3、古今异义(婚姻、非常、 今人、细说等)4、为的用法5、成语识记(人为……、大行……、秋毫……、劳苦……)6、一词多义(因、 如、举、意、谢等)。
鼓励学生自行翻译,教师精选出重要句子明确翻译要求,翻译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要求译文要尽可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事实,既不能遗漏内容,也不随意增加内容;“达”就是要求译文要做到文笔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不能照搬原文顺序,要做到没有语病、通俗易懂;“雅”,就是要求译文要讲究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译文要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也要做到文笔优美、高雅得当。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日后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扫除字、词、句翻译障碍的基础上整体感知《鸿门宴》中人物、事件。在感知全文框架前,请学生复述情节,并用四字格来概括从开端至结局的情节,要以主谓短语出现,且主语系文中的人物。这样,时刻突出人物形象、情节进程和性格冲突。
发挥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时首先从课文插图,讨论人物心理和性格。其次从人物对项与刘的称呼,品析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一步分析项王的地位和他的心理和性格。再者由项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引出发散思维。比如可能的几种观点:情意绵绵的伟丈夫、气盖一世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豁达的男子汉等。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可从是否成就帝业、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是否表现出人性美和人格美等视角,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技巧,理解借鉴。分析人物描写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虚拟历史,训练想象。用一个“假如项王一怒杀了刘邦”的设想,让学生尽情想象和推断。 最后由科代表总结,链接近三年高考真题,拓展练习,活学活用。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影片片段《西楚霸王》借助视觉、听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观看中了解历史事件,感悟历史人物的英雄气概。便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明确化。
总之,实现高中文言文高效教学,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中除了做好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感悟情感内涵,加深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认知,最终实现学生文言文整体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高效教学;策略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高考大纲要求,熟悉课本,重视知识与能力,为高效教学打好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高一阶段,依据学生学情。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鸿门宴》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诗歌导入,创设情境。投影显示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以诗激趣,用二人成败不同,功业相反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让作品中的项、刘出场,教者在说明时,倾向于对项的评说,让学生带着遗憾的心理,进入课文,解读项王。
二“下放权力” ,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作业环节中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制定课前预习案,布置学生课前通过资料查询整理作者简介及其写作背景。鉴于学生已在初中接触了司马迁作品,本课由学生先行总结,教师最后明确和深化,讲析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人格特征。
课堂教师举例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扫除障碍,强化古文知识。由于文言文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差距较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晦涩难懂,其实这都是由于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不足导致的。文言文有独特的词类用法、句式结构,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打牢才够更好地开展日后的学习。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让他们能够从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入手,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结构、特殊词类用法等。以便学生在日后进行文言文知识学习的时候能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分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1、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使动等)2、句式(省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被动、固定等)3、古今异义(婚姻、非常、 今人、细说等)4、为的用法5、成语识记(人为……、大行……、秋毫……、劳苦……)6、一词多义(因、 如、举、意、谢等)。
鼓励学生自行翻译,教师精选出重要句子明确翻译要求,翻译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要求译文要尽可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事实,既不能遗漏内容,也不随意增加内容;“达”就是要求译文要做到文笔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不能照搬原文顺序,要做到没有语病、通俗易懂;“雅”,就是要求译文要讲究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译文要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也要做到文笔优美、高雅得当。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日后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扫除字、词、句翻译障碍的基础上整体感知《鸿门宴》中人物、事件。在感知全文框架前,请学生复述情节,并用四字格来概括从开端至结局的情节,要以主谓短语出现,且主语系文中的人物。这样,时刻突出人物形象、情节进程和性格冲突。
发挥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时首先从课文插图,讨论人物心理和性格。其次从人物对项与刘的称呼,品析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一步分析项王的地位和他的心理和性格。再者由项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引出发散思维。比如可能的几种观点:情意绵绵的伟丈夫、气盖一世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豁达的男子汉等。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可从是否成就帝业、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是否表现出人性美和人格美等视角,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技巧,理解借鉴。分析人物描写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虚拟历史,训练想象。用一个“假如项王一怒杀了刘邦”的设想,让学生尽情想象和推断。 最后由科代表总结,链接近三年高考真题,拓展练习,活学活用。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影片片段《西楚霸王》借助视觉、听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观看中了解历史事件,感悟历史人物的英雄气概。便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明确化。
总之,实现高中文言文高效教学,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中除了做好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感悟情感内涵,加深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认知,最终实现学生文言文整体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