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和谐互助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黄秋霞

【机构】 广西北流市民乐镇会众小学


【正文】摘 要:和谐互助式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让学生不断地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研究性手段,来解决遇到的相应问题,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最终达到提升自身水平的目的.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等。
  关键词:和谐互助;课堂;策略
  一、“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
  我们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和谐互助”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讲解点拨,课堂上,教师的因势利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不再拘束于单纯的“听、学”,而是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共赢,真正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教师不讲。教师所讲,只是那些学生费尽心思而学不会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探索精神,整个课堂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完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和谐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的共同发展。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启动思维,使学生会自学了,会主动思考了,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棒了,会主动亮出自己表达了,练就了自信,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互助还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花费时间少而收获明显,能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和谐互助”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合作的乐趣,都能在和谐的空间之上挥动思维的翅膀,从而乐在其中,收获颇丰。
  二、“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可以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学习,课外实现为学生减负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全班每个学生,演变成了全班一半的师傅关注另外一半的学友。由一位老师变成一半多的老师在关注学生,效果显然十分显著。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由知识传授扩展到学法指导,由习惯规范扩展到兴趣培养。这种课堂的效果具备了实时效果、累积效果。尤其从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师友互助能真正动起来,能够通过互助解决问题,并能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可以说,“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实现了“时间+策略==高效”的目标,使课堂真正达到了高效,而课堂的高效就腾出了课外的时间,学生在课外就可以不会有沉重的作业负担,这就切实地为学生减负,就可以达到“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目的了。
  三、“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现了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实行“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观要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教师注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以及钻研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激以学趣,授以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重过程而轻结论,在设计问题时要求学生写出解题思路,将隐性思维凸显为显性过程,这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这就需要精讲精练。“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对老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高效的备课,高效的点拨,高效的总结,高效的提升,高效的展开师友互助。尤其在多个互助环节,教师的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概括总结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一教学策略更好地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老师们在全面实施“和谐互助”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创新,使“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更加完善,更加富有生命力。课堂上,教师以学定导,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教师语言要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导”的方面,学生会的不导,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这些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构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作为协作学习的一种——和谐互助学习,是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学生两人之间的互助。在互助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堂中,师生关系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对话”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了指导者的架子,改变了居高临下的“发问”习惯,搭建民主的平等“对话”平台,教师、师傅、徒弟均成为平等学习伙伴。让学生轻松起来、愉快起来,在轻松中积极思考,在愉快中大胆展示,让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尽情发挥,这样学生的心智之灯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
  总之,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推行是对教师自身认真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的一个提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必须具有幽默的语言、强大的亲和力和豁达的人生观。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