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适度应用
【作者】 赵春寿
【机构】 (四川省冕宁县铁厂小学)
【正文】摘 要: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学段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侧重于具体的形象化。但是抽象性是数学的重要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学具,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最终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小学阶段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于学具的使用非常重要。
关键词:学具;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而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抽象的思维方式还在不断的发展中,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中使用学具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等内容具体化直观化这样有利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充分参与数学课堂,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本文拟从在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入手去进一步分析和探究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学具的具体措施。
一、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广泛的使用学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教师使用学具用直观的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有趣的现象,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围绕着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将枯燥的数学内容有趣化、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利用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学具进行教学时,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测、剪等操作可以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在进行比、测、剪等操作时会不断地进行思考,从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的问题的学习习惯时,还会积极地把所学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而且也更进一步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把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柱体的展开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这些图形还原,再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些图形有何特征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一致。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还原,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让学生思考与生活中一致的事物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特别时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中一些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利用学具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个清晰的图像,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不至于太过枯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也不至于太费力,这样有效的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的问题。从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来说,一方面学具的使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准确掌握,使学生的认识从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建立立体图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几何图形形成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相应的数学运算法则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勇敢尝试的精神。
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使用学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学具,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具的选用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用学具时要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决定。因为如果忽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选用学具,不仅不能发挥学具的积极作用,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前充分分析课型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的使用和设计相应的教具。此外教师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具,选择教具时要不拘一格,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具体的实际特点选择生活中的素材。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发明创造自己进行设计。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具的使用目标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要进行自主探究、进行动手操作。但是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具的使用目标。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将学习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学具时知识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其中利用学具体验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操作以及试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积极地整理思维养成数学的思维。此外教师在运用学具时要合理的掌控时机,充分发挥教具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学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有利于重点点的突破,促进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具的使用要结合学生具体的特点以及课型选用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学具。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上课时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明确学具的使用目标以避免出现教学目标不能完成的现象不能完成的情况出现,最终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晓霞.简析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2]刘晓艳.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
关键词:学具;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而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抽象的思维方式还在不断的发展中,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中使用学具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等内容具体化直观化这样有利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充分参与数学课堂,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本文拟从在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入手去进一步分析和探究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学具的具体措施。
一、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广泛的使用学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教师使用学具用直观的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有趣的现象,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围绕着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将枯燥的数学内容有趣化、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利用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学具进行教学时,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测、剪等操作可以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在进行比、测、剪等操作时会不断地进行思考,从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的问题的学习习惯时,还会积极地把所学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而且也更进一步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把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柱体的展开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这些图形还原,再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些图形有何特征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一致。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还原,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让学生思考与生活中一致的事物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特别时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中一些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利用学具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个清晰的图像,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不至于太过枯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也不至于太费力,这样有效的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的问题。从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来说,一方面学具的使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准确掌握,使学生的认识从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建立立体图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几何图形形成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相应的数学运算法则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勇敢尝试的精神。
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使用学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学具,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具的选用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用学具时要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决定。因为如果忽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选用学具,不仅不能发挥学具的积极作用,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前充分分析课型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的使用和设计相应的教具。此外教师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具,选择教具时要不拘一格,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具体的实际特点选择生活中的素材。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发明创造自己进行设计。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具的使用目标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要进行自主探究、进行动手操作。但是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具的使用目标。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将学习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学具时知识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其中利用学具体验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操作以及试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积极地整理思维养成数学的思维。此外教师在运用学具时要合理的掌控时机,充分发挥教具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学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有利于重点点的突破,促进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具的使用要结合学生具体的特点以及课型选用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学具。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上课时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明确学具的使用目标以避免出现教学目标不能完成的现象不能完成的情况出现,最终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晓霞.简析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2]刘晓艳.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