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年级数学学科“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路径探

【作者】 李俏琼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中学附属小学)


【正文】摘 要:一年级的学生,都才刚刚进入到小学学习阶段,学生都还天真烂漫,充满童真,个人的思维习惯,行为能力都没有良好的系统化养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受到一点沾染,需要教师去有效的引导教育。对于学习来说,他们就像是海绵,对于学习充满了好奇,都希望能够学习的更多,学的更好。但是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每一个学生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也就导致出现优秀学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就导致会有学困生的出现。这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发展。在教学时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改变个人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整体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学困生,形成,转化
  随着现在教育的改革不断的深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内容也越来越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导致学生出现明显的学习分化情况,学困生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不管是在那个学校,哪一个年级班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学困生。所谓学困生,一般都是指学习成绩较差为主的学生,其次还指一些不遵守课堂教学纪律,行为举止较差的学生。班级中存在一些这样的学生,对于班集体有一定影响,会让教学质量不能有效的提升。如何有效的转化学困生,是很多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教学问题之一,教师对此要更加的花费心思去帮助学困生“脱困”。
  一、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无论什么学科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数学知识的学习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学生只有将前面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拥有基础知识的支持,后面的数学知识学习才能更好的学习。很多学生由于前面的基础知识没有有效掌握,后面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没有去解决,从而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方面就越来越觉得跟不上进度,学生数学成绩不断下降。尤其是在一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全部都是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简单加减运算和相关的运算法则,如果这个时候还不能有效的学习掌握那么等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时,就会导致学习特别的吃力,无法理解。
  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效学习的前提。很多学生在成为学困生之前,都是和学生的个人学习态度不认真有一定的联系。就像教师安排学生要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没有去预习,结果在课堂学习时就无法有效的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不能在课堂上就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课后不懂的又没有去找教师了解,造成学生积累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学习成绩不断的下降。还有这样一个普遍的存在的情况,教师在仔细的讲解数学知识,而学生却心不在焉,课堂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一堂课的教学下来,教师不断的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本来就没有全部吸收,需要课后练习巩固,如果学生在不认真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加的低,课后的练习就不能有效的完成,也就无法有效的提升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唯一的一个个体,所以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为这个实际情况,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区别对待,采取有效的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的方式,尽可能的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效率。很多的数学教师由于有相关的教学任务,同时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很难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效的个别教学,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有些教师存在对于学生有区别教学的“看法”,往往忽视成绩较差的学生,导致需要教师帮助的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师也没有有效的去关心,导致最后成为学困生。所以除了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非常的重要,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只有将基础的知识有效的掌握,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把数学学好,以后能够更加深入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成长发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相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学困生更加的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和细心的帮助。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的去帮助学困生,找出学习时导致困难的原因,并且加以改善和解决。有的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错误,教师就需要对这些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出问题,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帮助这样的学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原因,让学生在以后多注意,及时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有效的提高。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外,还要多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数学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教学的方法。在整个班级中难免会有学困生在课堂学习时态度不认真,写作业的时候马虎大意,课前课后很少预习和复习教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就可以通过激励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去认真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后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同时也可以借此让其他学生明白端正学习态度可以获得奖励,让其他学生更加的认真学习。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有效的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加强自己的学习约束力,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改变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去激励学生,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通过激励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激励学生学习,可以是积极向上竞争,可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最终都是要达到有效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从上述的内容知道,由于教学的环境、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心理变化等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学习困难,不能有效理解,难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在开展教学时一定要多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深入的去了解导致学困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帮助学困生将基础知识牢固的掌握,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好学生的学习态度,知道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认真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华梅.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