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

【作者】 羊毛措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青海湖民族寄宿制学校)


【正文】摘 要:音乐是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就开设的一门学科,深受学生们的喜欢。音乐教育以其他素质教育学科相互配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因为音乐课不是考试考察的内容,学校一般不太重视,在音乐的学习中,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重视起来,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兴趣
  工作多年,我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教学,音乐是我们从小学就开设的一门学科,深受学生们的喜欢。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到了初中音乐课更是不可却少的一门学科,它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音乐课考试考察的方式内容过于一般,而且在毕业考试中只有5分的分值,学校一般不太重视,这样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一、我对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都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对于社会的认识正在出于懵懂状态。中学的课程压力一般也比较大,学校在开始主课以外应该开设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身心,音乐课独特的审美功能是别的科目不可取代的。但是在音乐课的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下列问题:
  1、音乐课作为艺术课程不受学校的重视
  在现阶段的教育理念中,我们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通过应试考试才能进入好的学府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因为音乐课不是应试考试的内容在学校中不受重视,除了一些艺术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大多数家长、教师也是不支持的,认为音乐就是听听歌,唱唱歌,对于学习是没有帮助的。虽然我们也认识到适当的音乐调节可以放松我们的身心,缓解我们紧张的学习压力,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对于音乐的系统学习是没必要的,可能还会影响别的科目的学习。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大多数的学校会按照课程安排设置音乐课,但是执行情况却差强人意。有的学校的音乐课只是摆设,已经被别的课程所替代;有的学校因为没有专业的教师只能有别的任课教师兼任,这样的音乐课肯定得不到专业的知识学习;有的学校的音乐课只是让学生听听歌、唱唱歌,应付了事。这样的音乐课对于喜爱音乐的学生肯定是起不到帮助的,即使是由音乐天分的学生也不能表现出来。
  2、音乐教材频繁更换,没有系统的衔接
  音乐课是从小学就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音乐的学习是应该从小学开始就有一个系统的编排,每个阶段应该学习那些音乐知识。可是在我们的实际学习中,因为音乐课本的频繁更换,给音乐的学习带来不小的冲击,加之音乐课在学校中本来就不受重视,这样就更会造成学生不愿去学音乐。中学的音乐学习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完成的,小学的音乐课开始更是不尽人意,一般的学生在小学都没有怎么很系统的接受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到了中学即使有专业的教师进行音乐知识讲解,也会因为以前的知识没有掌握而不能完全学会,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3、在音乐学习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一直是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只是学习的配角,教师讲的再好如果学生掌握的不好对于教学来说也是失败的。有些学校的音乐课变成了单纯的欣赏课,在课程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几段音乐供学生欣赏,教师只是在旁边稍加介绍,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没有张嘴唱,这样的音乐课肯定是没有效果的,也有的音乐课就变成了唱歌课,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完全的模仿,学生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是权威是主宰,这样在无形中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我对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建议
  1、我们要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人们对于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怀揣着很高的热情去探索它。对于学习也是一样,只要是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就有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是好的。对于音乐来说,大多数学生在刚接触的时候都是感兴趣,但是随着学校的教育或者是家庭的压力,音乐在学生的心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在实施应试考试的今天,我们都是一切向分数看齐,高分论抹杀了我们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觉得音乐是没用的学科。我们应摆正观念,对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从家庭、学校教育开始,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墙壁上张贴一些音乐人的画像,给学生多介绍一些著名音乐家的故事,多播放一些音乐作品,在特殊时期音乐给人的振奋作用,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魅力,重拾对音乐的信心,提起学习音乐的兴趣。
  2、我认为对于音乐的学习,家庭和学校要做好引导作用。
  中学生还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其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对于事情的认识大多数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的见解,所以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社会各界要做好引导作用。在现在的教育中,音乐在学科中所占的比重会如此低,一方面是因为家(下转第107页)(上接第108页)庭对于音乐的重视不够,认为音乐是没用的学科,对于以后的工作学习是没有多大帮助的,所以家长一般不主张学生系统的学习音乐,加上学习音乐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一般的家庭是很难以承受的,这样即便是由音乐天分的学生也会因为家庭的压力而放弃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升学率是学校生存的保证,音乐课不是考试要考察的内容,学校对于音乐课的态度是放任自流的,即使有一些学生想要考艺术类的院校,一般也是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认为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学校才会主张其考艺术院校,这样的态度会让学生从心理上觉得学习音乐就好像低人一等,就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这样的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于音乐的学习家庭和学校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将那些有音乐天分的学生挖掘出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
  3、在音乐的学习中,我们音乐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配备好的音乐教师是音乐学习的关键,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中,尤其是乡村的学校中,音乐教师是欠缺的。音乐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一般的教师是不能取代的,所以是否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是音乐学习的关键。我们有的学校,也跟没有音乐专业的教师,只是让喜爱唱歌的教师兼任音乐,有的学校虽然有音乐毕业的教师,但是因为别的学科缺少教师而让音乐教师兼任别的学科,这样的教学安排在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学习音乐要依靠音乐教师的讲授,所以应该安排合适的音乐教书,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正规的音乐学习,才能学好音乐。
  总之,我认为音乐教育以其他素质教育学科相互配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音乐的学习中,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重视起来,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明霞:<挖掘教材的审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J]浙江省群众艺术馆2009年第08期 
  [2]刘毅飞:<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思> [J]美育美学研究 2009年第09期 
  [3]王芳:<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育改革的构想> [J]江西教育200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