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必要性的策略
【作者】 邓永清
【机构】 (广西容县绿荫中学)
【正文】 不论是站在学生个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发展走向来看,教育部门都应加大对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强化学生的外在表现,让政治为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发挥作用,确保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够不被外界诸多因素所影响,为推动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一、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由于理论较多而显枯燥,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未必和学生的自身情况相适应,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能动作用发挥得不完善。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政治分数、阻碍了学生的政治发展,也与高效课堂相背离。所谓高效,是指高效率、高质量教学,高效的政治课堂有助于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不仅仅存在于学生的表面成绩,重要的是学生思维方式走向正确的轨道。高效课堂的本质在于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有在学生自愿、主动配合教师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因此,改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学生的教育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动性,通过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对于当代社会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途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在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上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意识,若要保证初中生对政治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激发学生政治兴趣是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政治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加上传授内容的抽象性,让政治这门原本枯燥的学科变得更不被学生所接受,导致教学成果不佳。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个性特点,设置符合初中生发展的课堂导入,由浅入深,由点至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学生的探究心理帮助学生学习,进而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效率。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决定性因素。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强化班集体间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政治教师应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主掌控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做一方面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政治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发学生更多思想,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帮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点。分组学习是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保障,为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夯实了土壤。
3.提高学生政治应用能力。政治作为集思想和生活于一体的学科,其本质就在于教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难题。为与中国的应试教育要求相适应,传统的政治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了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但由于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学以致用才是学生的根本出路,能够将政治知识有效应用于现实生活,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质量可谈。因此,教师应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大力培育学生对所学政治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1.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教师所讲内容,大幅度降低了理论的抽象度,更加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领悟所学知识。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探究欲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从小到大父母非常宠爱孩子,但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甚至限制孩子外出活动及进行人际交往的案例,并告诉学生:面对这些情况,作为子女,应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进行交流。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的背后也是一种爱。应用与教材内容贴切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知识无处不在。
2.合理应用典型案例,加深学生的印象。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典型的案例,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通过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在应用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应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解析,切不可以自己的思想左右学生的思维,应注重让学生形成个人的见解。如在学习“身边的诱惑”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网络的典型案例。首先,讲一讲网络产生、发展的背景。然后,告诉学生:构建网络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衍生了很多腐朽的文化思想。如近年来“王者荣耀”“吃鸡”等游戏的盛行,不少青少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由此可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生活、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地会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游戏,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政治教师来说,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应用与生活有关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并以此引出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如何跨越代沟”的内容时,笔者在给学生讲完教材上的内容后直接引入了生活中的案例:我的邻居与自己的女儿一直相处得很好,原本这位邻居以为自己与女儿并不存在代沟。但是女儿在进入初中后,就寄宿在学校,母女俩的沟通越来越少,女儿也很少主动与母亲说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为了能了解女儿的心思,这位邻居偷看了女儿的日记。女儿知道这件事情后哭闹了很久,母女俩陷入了“冷战”中。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母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跟女儿承认错误,最终母女俩和好如初。通过这一案例的引用,让学生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为了深入地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他们则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总之,若要真正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作为教育者需提高个人素质,创新教学理念,对新课改后的政治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政治教师需从政治的特征出发,对时事热点和政治新闻加强了解,实现对学生在生活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引导。同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信服于教师,积极投入到政治学习中去,和教师共同构建初中政治的高效课堂。
一、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由于理论较多而显枯燥,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未必和学生的自身情况相适应,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能动作用发挥得不完善。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政治分数、阻碍了学生的政治发展,也与高效课堂相背离。所谓高效,是指高效率、高质量教学,高效的政治课堂有助于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不仅仅存在于学生的表面成绩,重要的是学生思维方式走向正确的轨道。高效课堂的本质在于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有在学生自愿、主动配合教师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因此,改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学生的教育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动性,通过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对于当代社会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途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在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上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意识,若要保证初中生对政治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激发学生政治兴趣是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政治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加上传授内容的抽象性,让政治这门原本枯燥的学科变得更不被学生所接受,导致教学成果不佳。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个性特点,设置符合初中生发展的课堂导入,由浅入深,由点至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学生的探究心理帮助学生学习,进而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效率。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决定性因素。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强化班集体间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政治教师应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主掌控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做一方面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政治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发学生更多思想,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帮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点。分组学习是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保障,为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夯实了土壤。
3.提高学生政治应用能力。政治作为集思想和生活于一体的学科,其本质就在于教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难题。为与中国的应试教育要求相适应,传统的政治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了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但由于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学以致用才是学生的根本出路,能够将政治知识有效应用于现实生活,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质量可谈。因此,教师应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大力培育学生对所学政治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1.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教师所讲内容,大幅度降低了理论的抽象度,更加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领悟所学知识。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探究欲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从小到大父母非常宠爱孩子,但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甚至限制孩子外出活动及进行人际交往的案例,并告诉学生:面对这些情况,作为子女,应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进行交流。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的背后也是一种爱。应用与教材内容贴切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知识无处不在。
2.合理应用典型案例,加深学生的印象。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典型的案例,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通过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在应用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应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解析,切不可以自己的思想左右学生的思维,应注重让学生形成个人的见解。如在学习“身边的诱惑”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网络的典型案例。首先,讲一讲网络产生、发展的背景。然后,告诉学生:构建网络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衍生了很多腐朽的文化思想。如近年来“王者荣耀”“吃鸡”等游戏的盛行,不少青少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由此可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生活、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地会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游戏,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政治教师来说,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应用与生活有关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并以此引出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如何跨越代沟”的内容时,笔者在给学生讲完教材上的内容后直接引入了生活中的案例:我的邻居与自己的女儿一直相处得很好,原本这位邻居以为自己与女儿并不存在代沟。但是女儿在进入初中后,就寄宿在学校,母女俩的沟通越来越少,女儿也很少主动与母亲说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为了能了解女儿的心思,这位邻居偷看了女儿的日记。女儿知道这件事情后哭闹了很久,母女俩陷入了“冷战”中。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母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跟女儿承认错误,最终母女俩和好如初。通过这一案例的引用,让学生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为了深入地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他们则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总之,若要真正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作为教育者需提高个人素质,创新教学理念,对新课改后的政治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政治教师需从政治的特征出发,对时事热点和政治新闻加强了解,实现对学生在生活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引导。同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信服于教师,积极投入到政治学习中去,和教师共同构建初中政治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