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物理教与学的困惑及对策
【作者】 苏振瑜
【机构】 (广西容县绿荫中学)
【正文】 摘 要: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的必学学科且是学习的重难点,由于初中学生首次接触物理知识,且学科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枯燥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浓厚。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兴趣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享受物理课堂并积极参与实验,认真学习物理。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度解析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希望对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与学;学习兴趣;策略分析
众所周知,基于物理学科的特性,物理课程的“教”与“学”具有一定难度,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专业素养,对学生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努力改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效保质保量的教学任务的实现。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初中物理教学大多时候过分关注知识积累,缺乏拓展教学,最终将学生变成应试教育的傀儡,学生最后只是为考试而学习,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另外,大多数物理教师教学时过分主导,在“灌输式”教学方式下,学生总是被动接受大量知识,极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讲授时过分强调课本已有的内容,不注重拓展知识,缺乏创新观念,引导学生局限于课本之内的被动学习,具有极强的主观倾向,课堂教学模式被禁锢在陈旧且单一的“圆圈”内,学生缺乏锻炼,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独立的思考习惯、创新意识的的养成,更不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1.2 理论化教学偏多,实验教学缺乏
物理教学与语文、数学教学不同,物理原理与实验同生,只有实验才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各个原理,从而理解记忆相关物理理论及公式。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与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大多的物理课堂中,仅有教师的示范实验过程与理论讲解,且理论讲解比重很大,缺乏学生的自主实验环节,实践课程严重不足。我们知道,初中物理知识涉及到大量实验,例如滑动摩擦力、机械效率的测量与大气压的测定等,缺乏实践机会与实验课堂,学习内容也只能是一知半解,不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这些知识。
1.3 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纵观初中物理教学,多数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忽视了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学生首次接触物理知识,对于其内容好奇心与兴趣度强,且大多实验都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关键时刻。但大多数物理课堂较为死板、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无聊,缺乏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就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或者懒于思考,当遇到难题时,多少时间会依赖物理教师的讲解或参考答案,自主思考的时间少。这样的课堂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2.解决初中物理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2.1 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的观念,抛弃旧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更新自己的思想。另外,初中教学的展开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教师要抛弃掉“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教学模式,确定明确化的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情况、与教材文本相吻合的教学内容,再结合教学经验,有根据的展开教学。教师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探究性教学法”,对学生有更深层次理解引导,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举例来讲,教师在讲授《滑动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两块摩擦力不一样的小木块和一辆小车,让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探究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如何才能做到“二力平衡”。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验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摩擦力的关系,并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总结出规律。教师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引进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率。
2.2 灵活应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对于物理教学情境创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动画演示、实验视频播放等新颖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全面传达出物理知识,用趣味性强的小实验来辅助学生快速高效学习枯燥的原理。另外,某些物理知识原理与实验过程较为复杂,教师单纯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影响教师教学的效率。此时,教师可通过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实验,让物理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降低有关原理的理解难度。物理教师还可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拓展实验内容,使课堂有趣而有深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增设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初中阶段学习的物理知识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学生的高效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与实验能力,这是(下转第98页)(上接第99页)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金钥匙”。学校应该建设物理实验室,丰富实验器材,增设学生自主实验课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简单的实验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知的或者预习到的知识自主构建实验,在一系列假设、实验、验证实验、深度探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让学生独立搜寻相关资料,自主完成实验并写一份实践报告。让学生主动主导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过程,能从根本处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物理实验中去,全程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2.4 通过课外实践拓展物理教学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物理教学也要扎根于生活,枯燥的教学内容要接地气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知识,改变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观念,引入生活化内容,降低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学生学习记忆,结合日常生活来教育学生。故初中物理教师可展开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举例来说,物理教师在讲授《速度的变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研究马路上汽车速度,观察汽车速度变化与距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主观察、测算、记录数据,并结合课本知识来总结自己得出的规律。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书本上的“死”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3、结束语
综合上述内容,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过时的”教学观念,更新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联系日常生活、应用多媒体设备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组织学生课外实践等方式讲授枯燥的物理理论。教师要不断优化物理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物理,从而解决初中物理中的“教”与“学”的问题,助力于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锦秀.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分析和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5)
[2]王京玉.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131-131
[3]黄志敏.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新课程(下),2018(4)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与学;学习兴趣;策略分析
众所周知,基于物理学科的特性,物理课程的“教”与“学”具有一定难度,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专业素养,对学生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努力改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效保质保量的教学任务的实现。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初中物理教学大多时候过分关注知识积累,缺乏拓展教学,最终将学生变成应试教育的傀儡,学生最后只是为考试而学习,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另外,大多数物理教师教学时过分主导,在“灌输式”教学方式下,学生总是被动接受大量知识,极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讲授时过分强调课本已有的内容,不注重拓展知识,缺乏创新观念,引导学生局限于课本之内的被动学习,具有极强的主观倾向,课堂教学模式被禁锢在陈旧且单一的“圆圈”内,学生缺乏锻炼,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独立的思考习惯、创新意识的的养成,更不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1.2 理论化教学偏多,实验教学缺乏
物理教学与语文、数学教学不同,物理原理与实验同生,只有实验才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各个原理,从而理解记忆相关物理理论及公式。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与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大多的物理课堂中,仅有教师的示范实验过程与理论讲解,且理论讲解比重很大,缺乏学生的自主实验环节,实践课程严重不足。我们知道,初中物理知识涉及到大量实验,例如滑动摩擦力、机械效率的测量与大气压的测定等,缺乏实践机会与实验课堂,学习内容也只能是一知半解,不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这些知识。
1.3 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纵观初中物理教学,多数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忽视了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学生首次接触物理知识,对于其内容好奇心与兴趣度强,且大多实验都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关键时刻。但大多数物理课堂较为死板、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无聊,缺乏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就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或者懒于思考,当遇到难题时,多少时间会依赖物理教师的讲解或参考答案,自主思考的时间少。这样的课堂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2.解决初中物理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2.1 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的观念,抛弃旧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更新自己的思想。另外,初中教学的展开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教师要抛弃掉“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教学模式,确定明确化的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情况、与教材文本相吻合的教学内容,再结合教学经验,有根据的展开教学。教师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探究性教学法”,对学生有更深层次理解引导,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举例来讲,教师在讲授《滑动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两块摩擦力不一样的小木块和一辆小车,让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探究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如何才能做到“二力平衡”。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验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摩擦力的关系,并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总结出规律。教师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引进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率。
2.2 灵活应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对于物理教学情境创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动画演示、实验视频播放等新颖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全面传达出物理知识,用趣味性强的小实验来辅助学生快速高效学习枯燥的原理。另外,某些物理知识原理与实验过程较为复杂,教师单纯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影响教师教学的效率。此时,教师可通过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实验,让物理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降低有关原理的理解难度。物理教师还可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拓展实验内容,使课堂有趣而有深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增设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初中阶段学习的物理知识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学生的高效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与实验能力,这是(下转第98页)(上接第99页)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金钥匙”。学校应该建设物理实验室,丰富实验器材,增设学生自主实验课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简单的实验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知的或者预习到的知识自主构建实验,在一系列假设、实验、验证实验、深度探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让学生独立搜寻相关资料,自主完成实验并写一份实践报告。让学生主动主导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过程,能从根本处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物理实验中去,全程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2.4 通过课外实践拓展物理教学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物理教学也要扎根于生活,枯燥的教学内容要接地气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知识,改变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观念,引入生活化内容,降低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学生学习记忆,结合日常生活来教育学生。故初中物理教师可展开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举例来说,物理教师在讲授《速度的变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研究马路上汽车速度,观察汽车速度变化与距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主观察、测算、记录数据,并结合课本知识来总结自己得出的规律。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书本上的“死”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3、结束语
综合上述内容,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过时的”教学观念,更新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联系日常生活、应用多媒体设备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组织学生课外实践等方式讲授枯燥的物理理论。教师要不断优化物理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物理,从而解决初中物理中的“教”与“学”的问题,助力于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锦秀.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分析和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5)
[2]王京玉.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131-131
[3]黄志敏.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新课程(下),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