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对策
【作者】 高安艳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十一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本技能学科,纳入到高中日常教学中。高中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信息技术学科起步晚,其还在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中存在大量的误区,并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误区;对策
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是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体现。信息技术内容日新月异,不仅注重理论的运用,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课本更新速度慢,这是当前高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理论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相互结合齐头并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可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存在认识不够、学法不当的问题,这就给本身已经误区很多的教学过程增加了更多困难。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高考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只重视传统文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被忽略是因为其不在高考考察范围内。尽管各地如火如荼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仅仅流于形式。
2.对学生认识不清。
来自乡村的学生却很少接触最新的科技成果,有的甚至都没见过计算机。最重要的是城市中学无论所使用的教材还是设备及教学理念都比农村中学先进很多,并且各个城镇各个乡村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信息技术教材是面向来自不同城镇和不同乡村的学生的,这对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认识程度和教学方法将提出严峻的考验。
3.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教学形式作为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进行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从实质上掌握信息技术。广大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特殊性,不能采取和传统文化课程一样的授课方式,简单的PPT动画演示和通读解答课本严重违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进行的操作并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和实质。采用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造成资源和设备的闲置,反而会降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造成信息技术学习流于形式。
4.老师对教材把握不准确。
面对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教材,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并不能意识到信息技术新教材和其他学科教材存在的差异性,严重偏离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学生能力和提高信息素养的总要求。这种“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使学生不仅无法掌握信息技术,更无法理解信息技术的精髓。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加强师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首先,引导师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高考不考察的学科并不是不重要,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引导出正确的行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能充分认识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学校各种形式的宣传或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的评分制度提高师生重视程度,考察老师信息教学的质量,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将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只有师生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有利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
2.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老师课程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面对来自不同地方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不一样的学生,只有清楚教学对象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我们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们要做好教程开始前的调查和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法应对由于地域差异造成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对不同的学生采取补课与不同的授课方式,对同等程度的学生集中补课,对个别学生采取补课与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组教学可以在学生基础知识差距较大的班级采用,也可以将同等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小组相互帮助和学习。
3.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们不仅要介绍新的技术、新的知识,而且要更新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上做出创新。老师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先进的教学形式,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不断摸索改进教学形式。教材内容是一成不变的,但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形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我们在教学形式上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形式,班级分组教学、小集体教学等可以强化教学效果的形式都可以被采用。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提问,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4.加强老师培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由于信息技术是新兴学科,一些老师是从其他学科转到信息技术学科的,要加强教师培训,加深老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摒弃“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观念。依托新教材,从新教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合理地进行授课教学。教师对能力与工具软件操作的关系、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关系的理解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程的实际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以其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特点深受老师们的喜爱,于是有的教师便将每节课的教学资源都进行电子化处理,授课内容从头至尾都通过一张张幻灯片展示,而忽视其他常规媒体的应用。这种做法片面地夸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非全能的教学手段。如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技术设计产品如笔筒、书架、课桌,这些设计实例在课堂中就可信手拈来,而且这些教学资源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技术,因此完全没必要舍近求远将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设计搬到多媒体课件中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三视图的绘制有严格的制图规范,要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做图的步骤和制图要求,演示法在这节课中必不可少,如仅用计算机将做图结果呈示出来,学生必然会忽视做图的细节,做图思路也会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另外如参观法和试验法都有其良好的教学功能,这些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优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误区;对策
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是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体现。信息技术内容日新月异,不仅注重理论的运用,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课本更新速度慢,这是当前高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理论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相互结合齐头并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可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存在认识不够、学法不当的问题,这就给本身已经误区很多的教学过程增加了更多困难。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高考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只重视传统文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被忽略是因为其不在高考考察范围内。尽管各地如火如荼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仅仅流于形式。
2.对学生认识不清。
来自乡村的学生却很少接触最新的科技成果,有的甚至都没见过计算机。最重要的是城市中学无论所使用的教材还是设备及教学理念都比农村中学先进很多,并且各个城镇各个乡村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信息技术教材是面向来自不同城镇和不同乡村的学生的,这对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认识程度和教学方法将提出严峻的考验。
3.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教学形式作为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进行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从实质上掌握信息技术。广大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特殊性,不能采取和传统文化课程一样的授课方式,简单的PPT动画演示和通读解答课本严重违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进行的操作并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和实质。采用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造成资源和设备的闲置,反而会降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造成信息技术学习流于形式。
4.老师对教材把握不准确。
面对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教材,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并不能意识到信息技术新教材和其他学科教材存在的差异性,严重偏离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学生能力和提高信息素养的总要求。这种“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使学生不仅无法掌握信息技术,更无法理解信息技术的精髓。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加强师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首先,引导师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高考不考察的学科并不是不重要,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引导出正确的行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能充分认识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学校各种形式的宣传或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的评分制度提高师生重视程度,考察老师信息教学的质量,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将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只有师生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有利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
2.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老师课程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面对来自不同地方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不一样的学生,只有清楚教学对象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我们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们要做好教程开始前的调查和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法应对由于地域差异造成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对不同的学生采取补课与不同的授课方式,对同等程度的学生集中补课,对个别学生采取补课与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组教学可以在学生基础知识差距较大的班级采用,也可以将同等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小组相互帮助和学习。
3.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们不仅要介绍新的技术、新的知识,而且要更新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上做出创新。老师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先进的教学形式,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不断摸索改进教学形式。教材内容是一成不变的,但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形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我们在教学形式上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形式,班级分组教学、小集体教学等可以强化教学效果的形式都可以被采用。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提问,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4.加强老师培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由于信息技术是新兴学科,一些老师是从其他学科转到信息技术学科的,要加强教师培训,加深老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摒弃“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观念。依托新教材,从新教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合理地进行授课教学。教师对能力与工具软件操作的关系、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关系的理解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程的实际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以其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特点深受老师们的喜爱,于是有的教师便将每节课的教学资源都进行电子化处理,授课内容从头至尾都通过一张张幻灯片展示,而忽视其他常规媒体的应用。这种做法片面地夸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非全能的教学手段。如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技术设计产品如笔筒、书架、课桌,这些设计实例在课堂中就可信手拈来,而且这些教学资源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技术,因此完全没必要舍近求远将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设计搬到多媒体课件中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三视图的绘制有严格的制图规范,要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做图的步骤和制图要求,演示法在这节课中必不可少,如仅用计算机将做图结果呈示出来,学生必然会忽视做图的细节,做图思路也会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另外如参观法和试验法都有其良好的教学功能,这些都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