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终生健身教育理念应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之中
【作者】 魏四春
【机构】 (新疆伊宁县喀什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学校体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培养终生体育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学校教学使学校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接受体育健身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终身健身锻炼的意识习惯,使之终生从事体育锻炼。
关键词: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体育锻炼;小学体育教育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实现奠定学生终生体育基础的目标。
1.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求、社会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可以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技术。学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使其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种手段,终生体育是指人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所坚持的体育锻炼的总和。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学生适应终生体育需要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如果学校体育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好身体锻炼的方法和手段,那么,学生走向社会后,很难会有终生体育的行为。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公共健身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很多,能应用科学、正确、有效的锻炼方法的人很少。由此可见,终身体育观念渐入人心,但体育能力相对较弱。客观上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加强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2.终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每个人从进入学校开始,学校体育就伴随他度过学生生涯。无论学生在进入学校时的体质状况如何,当他走出学校时,理应达到丰富知识和强壮体魄的完美结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就能促进他们的身体素质向正常的方向良好发展,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时间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此外,学校体育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3.培养体育锻炼能力和激发体育参与意识,是奠定学生终生体育思想意识的重要因素
3.1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需要有身体基本活动的能力和完成基本动作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学生理解教材,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但又不能把两者分裂开来,既要各有侧重,又要有机结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核心,以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为手段,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能力教育为重点,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可通过球类趣味性游戏提高学生的体质,利用课内外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2 激发学生体育参与意识。
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需要体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所以小学体育理论课是不容忽视的,体育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应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的理论讲授,通过理论讲授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对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指导日常的体育锻炼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理论课要和其他文化课一样,期末进行理论考核,并占有体育成绩的比例。只有切实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的培养受益终身的体育观。
4.学校体育对培养终身体育的作用
4.1 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教育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校为终身体育提供了实践的环境,人的一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就是学校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不仅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它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终身体育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所能产生的作用体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其次,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4.2 目前我国中小学存在的健康问题及其原因。
全国现有一亿七千多万名中小学生,据调查测试的一些材料表明,在重视体育卫生工作的地方和学校,学生身体发育的较正常,体质有所增强,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在一部分学习环境、生活条件较差、或学习负担过重而又不重视体育卫生工作的地方和学校,学生的体质和健康还有不少问题。身体发育不够匀称、存在身高、体重轻、胸围窄、肺活量小、体力差等属瘦弱型的状况。一些传染性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等,没有完全控制有的还有上升趋势。学生视力减退仍然在加剧,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从部分省、市、自治区三年来高考招生体检材料看,完全合格率下降,专业受限率上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小学生整天在题海和雪片般的试卷里得不到喘息,特别是面临高考的高三年级学生,他们每天的睡眠只有五至六小时,个别人有时甚至达到通宵达旦。课间操的点滴时间节假日寒暑假都在教室里做题、背书,根本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
5.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加强体育教师建设,使学校体育更好的为终身体育服务
5.1 改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无论在教学思想、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没有冲破传统的、封闭式体育课模式的束缚,这种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学期、季节等因素安排学习内容,学生按规定的模式进行活动,或者单纯追求练习顺序、练习方式。这种教学虽然通过了许多种运动,给予学生运动刺激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但由于受某种模式和规定的限制,甚至有些带有强制性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对追求运动的持续性和长远性是极为不利的,更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改革体育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小团体式”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活泼性,让学生感到亲切、快乐与满足,使之主动投入,积极锻炼,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5.2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育从原来的反映身体素质水平的达标率等量性的近期效果,开始向体育文化素质、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等隐性的远期方面转化。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个人业务素质,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努力更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由过去侧重传授运动技术向传授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方向转变;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变;由传授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体育教师应成为学校体育多样化教学和多种职能的组织者与实施者。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意识、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如何改革都应本着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以体育教学为核心,用目前最新的体育理论和知识,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真正获得生理、心理协调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努力培养学生身心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具有终身锻炼身体的欲望,不仅在学生时代而且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独立自主地从事身体锻炼,以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为此,在我国的学校的体育教学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从事终身锻炼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则能产生参与身体锻炼的欲望和追求,是形成运动习惯的心理基础,寓德、智、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体育的各种教育功能,以培养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身心和谐统一的,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最终目的,使我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好的为终生健身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则珊:终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2]赵俊荣:高师体育教学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中国学校体育[J],2003.(6)62—65
[3]于小霞 学校体育教育手册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79
[4]王则珊 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32
[5]高艳华.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学报,2002,2(5):13.
关键词: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体育锻炼;小学体育教育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实现奠定学生终生体育基础的目标。
1.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求、社会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可以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技术。学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使其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种手段,终生体育是指人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所坚持的体育锻炼的总和。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学生适应终生体育需要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如果学校体育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好身体锻炼的方法和手段,那么,学生走向社会后,很难会有终生体育的行为。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公共健身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很多,能应用科学、正确、有效的锻炼方法的人很少。由此可见,终身体育观念渐入人心,但体育能力相对较弱。客观上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加强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2.终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每个人从进入学校开始,学校体育就伴随他度过学生生涯。无论学生在进入学校时的体质状况如何,当他走出学校时,理应达到丰富知识和强壮体魄的完美结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就能促进他们的身体素质向正常的方向良好发展,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时间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此外,学校体育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3.培养体育锻炼能力和激发体育参与意识,是奠定学生终生体育思想意识的重要因素
3.1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需要有身体基本活动的能力和完成基本动作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学生理解教材,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但又不能把两者分裂开来,既要各有侧重,又要有机结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核心,以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为手段,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能力教育为重点,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可通过球类趣味性游戏提高学生的体质,利用课内外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2 激发学生体育参与意识。
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需要体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所以小学体育理论课是不容忽视的,体育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应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的理论讲授,通过理论讲授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对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指导日常的体育锻炼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理论课要和其他文化课一样,期末进行理论考核,并占有体育成绩的比例。只有切实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的培养受益终身的体育观。
4.学校体育对培养终身体育的作用
4.1 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教育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校为终身体育提供了实践的环境,人的一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就是学校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不仅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它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终身体育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所能产生的作用体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其次,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4.2 目前我国中小学存在的健康问题及其原因。
全国现有一亿七千多万名中小学生,据调查测试的一些材料表明,在重视体育卫生工作的地方和学校,学生身体发育的较正常,体质有所增强,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在一部分学习环境、生活条件较差、或学习负担过重而又不重视体育卫生工作的地方和学校,学生的体质和健康还有不少问题。身体发育不够匀称、存在身高、体重轻、胸围窄、肺活量小、体力差等属瘦弱型的状况。一些传染性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等,没有完全控制有的还有上升趋势。学生视力减退仍然在加剧,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从部分省、市、自治区三年来高考招生体检材料看,完全合格率下降,专业受限率上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小学生整天在题海和雪片般的试卷里得不到喘息,特别是面临高考的高三年级学生,他们每天的睡眠只有五至六小时,个别人有时甚至达到通宵达旦。课间操的点滴时间节假日寒暑假都在教室里做题、背书,根本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
5.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加强体育教师建设,使学校体育更好的为终身体育服务
5.1 改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无论在教学思想、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没有冲破传统的、封闭式体育课模式的束缚,这种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学期、季节等因素安排学习内容,学生按规定的模式进行活动,或者单纯追求练习顺序、练习方式。这种教学虽然通过了许多种运动,给予学生运动刺激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但由于受某种模式和规定的限制,甚至有些带有强制性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对追求运动的持续性和长远性是极为不利的,更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改革体育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小团体式”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活泼性,让学生感到亲切、快乐与满足,使之主动投入,积极锻炼,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5.2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育从原来的反映身体素质水平的达标率等量性的近期效果,开始向体育文化素质、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等隐性的远期方面转化。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个人业务素质,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努力更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由过去侧重传授运动技术向传授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方向转变;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变;由传授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体育教师应成为学校体育多样化教学和多种职能的组织者与实施者。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意识、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如何改革都应本着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以体育教学为核心,用目前最新的体育理论和知识,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真正获得生理、心理协调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努力培养学生身心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具有终身锻炼身体的欲望,不仅在学生时代而且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独立自主地从事身体锻炼,以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为此,在我国的学校的体育教学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从事终身锻炼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则能产生参与身体锻炼的欲望和追求,是形成运动习惯的心理基础,寓德、智、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体育的各种教育功能,以培养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身心和谐统一的,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最终目的,使我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好的为终生健身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则珊:终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2]赵俊荣:高师体育教学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中国学校体育[J],2003.(6)62—65
[3]于小霞 学校体育教育手册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79
[4]王则珊 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32
[5]高艳华.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学报,2002,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