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作者】 靳云仙
【机构】 (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
【正文】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自由自觉的活动和所处的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适应新课改要求,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让教学的策略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才能达到政治课堂生活化的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歌曲情境,诱导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现代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同样需要音乐。将歌曲和所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有效激活课堂气氛。更能通过歌曲主题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因而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恰如其分地选取生活场景,利用歌曲来设计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或讲授新课活动有效地引入歌曲,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创造出宽松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故事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感染人。上课时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视野、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开启心智,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美的感受中领悟到人生哲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当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创造故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三、创设角色模拟情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道德与法治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学生的追求。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生活。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成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提升“三维目标”。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在讲“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时,针对不少学生平时乱扔垃圾,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乱弃的情境,并派3个学生负责拾垃圾。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了几个“乱扔乱弃”的学生以及负责拾捡垃圾的学生谈感想。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弃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景的目的就达到了。
四、体验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体验,动起来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它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孩子直接参与主体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主要是指导孩子活动。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在教学《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我课前设计了一个活动,我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在课堂上问孩子们:想不想知道有什么小礼物?想要吗?我就让孩子们到讲台来拿礼物。结果是孩子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挤上来拿礼物;闹闹嚷嚷好一会儿,还有个孩子被挤得差点摔倒。还有学生没有“抢”到礼物。(我把整个活动用手机录下来)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回看视频。问:孩子们?这样上来拿礼物,好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不好。太挤了!不安全。
我接着孩子们的话就是说:“是啊,孩子们。这样乱哄哄的上来拿礼物,不仅拥挤,还容易出安全事故,你们有更好的办法吗?”
孩子们就安静下来,有小朋友就开始说:我们一个个来拿;还有小朋友说:排好队来拿礼物。其他孩子也说,就是排队来拿礼物,就不会拥挤了。
我当时就给他鼓掌,孩子们也鼓掌了。就这样,让孩子们在体验中获得认知,激发了本课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开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同时认识到排队的好处。
五、创设社会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去运用知识,发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活赋予了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精神,密切关注新课改的发展方向,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才能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散发着生活的气息,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庄芸.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46).
[2]赵臻.试论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2018(08).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歌曲情境,诱导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现代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同样需要音乐。将歌曲和所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有效激活课堂气氛。更能通过歌曲主题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因而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恰如其分地选取生活场景,利用歌曲来设计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或讲授新课活动有效地引入歌曲,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创造出宽松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故事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感染人。上课时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视野、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开启心智,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美的感受中领悟到人生哲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当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创造故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三、创设角色模拟情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道德与法治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学生的追求。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生活。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成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提升“三维目标”。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在讲“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时,针对不少学生平时乱扔垃圾,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乱弃的情境,并派3个学生负责拾垃圾。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了几个“乱扔乱弃”的学生以及负责拾捡垃圾的学生谈感想。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弃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景的目的就达到了。
四、体验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体验,动起来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它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孩子直接参与主体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主要是指导孩子活动。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在教学《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我课前设计了一个活动,我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在课堂上问孩子们:想不想知道有什么小礼物?想要吗?我就让孩子们到讲台来拿礼物。结果是孩子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挤上来拿礼物;闹闹嚷嚷好一会儿,还有个孩子被挤得差点摔倒。还有学生没有“抢”到礼物。(我把整个活动用手机录下来)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回看视频。问:孩子们?这样上来拿礼物,好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不好。太挤了!不安全。
我接着孩子们的话就是说:“是啊,孩子们。这样乱哄哄的上来拿礼物,不仅拥挤,还容易出安全事故,你们有更好的办法吗?”
孩子们就安静下来,有小朋友就开始说:我们一个个来拿;还有小朋友说:排好队来拿礼物。其他孩子也说,就是排队来拿礼物,就不会拥挤了。
我当时就给他鼓掌,孩子们也鼓掌了。就这样,让孩子们在体验中获得认知,激发了本课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开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同时认识到排队的好处。
五、创设社会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去运用知识,发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活赋予了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精神,密切关注新课改的发展方向,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才能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散发着生活的气息,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庄芸.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46).
[2]赵臻.试论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