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自媒体时代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 万家纪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盛堂乡希望小学)


【正文】摘 要: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解决人民精神空虚和净化社会风气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自媒体的出现增大了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难度。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对未成年人的德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自媒体时代提升了人们处理信息的速度,与此同时,自媒体技术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提升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自媒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措施
  由于未成年人在我国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对他们的德育问题对加强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越来越迫切,而加强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离不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创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却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难题。未成年人道德水平下降与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低效密切相关。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对未成年人高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低效的因素和问题
  未成年人道德水平下降与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低效密切相关。未成年人德育低效既有社会隐性和显性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小学德育自身方面的问题。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伦理秩序的缺失对德育的挑战
  随着自媒体网络的发展,人们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智能时代。机遇意味着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能够通过在短期内获取的大量信息为自己提供更多的便利机会。但由于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尚未完全成型,网络因其虚拟性使得无法形成有效的网络伦理秩序,这便成了违法乱纪之人的“乐园”。大部分人忽视了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尤其是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群体更是如此,他们很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直接受害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失去基本的判别能力,从而成为“虚拟空间”的牺牲品。这对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可谓是最大的挑战。再就是自媒体时代的跨时空性使人们无法有效控制其中流传的信息,更无法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因此,转变德育教育方式,重视未成年人的“自律”意识是自媒体时代进行有效德育的重要方式。
  (二)个别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主要是由于教师平时工作压力大,有的老师不但超课时上课,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强度超大。当前的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有的分不清善与恶,美与丑;有的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讲道德是虚伪的;个别未成年人只按照个人的欲望来处理同周围人的关系,对自己的言行丝毫不加以约束;对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有的人听之任之,有的人避而远之.其原因之一在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失之偏颇,只重视灌输知识教育,而轻视品德教育的结果。
  (三)德育教育理论与德育教育实践脱节
  理论教育成为了当前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使很多学生一提到德育教育就简单地认为是对这些理论的教条式学习、填鸭式背诵,殊不知这一切规章制度的制定都拥有大量的现实依据。德育教育方式过于抽象,学生无法产生共鸣与认同,即使将此类规章制度“倒背如流”仍无半点成效。我们要明确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然而对于理论内容却不进行恰当的解读与说明,学生缺乏合理的引导与规训,在此基础上缺乏实践,即使展开实践也难免在误读理论的指引下进行错误实践,所以这样的方式对于德育教育而言是致命的,最终一切将成为“空中楼阁”。
  (四)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容易对学生造成道德观念上的价值取向紊乱
  网络和智能手机为学生打通了沟通世界的桥梁,扩大了社会关系,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想法,但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让各种虚拟的、虚假的错误信息充斥于网上,缺乏明确的思想指引,最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网络化时代的传播内容和渠道的多元化,容易激起缺乏知识阅历储备、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价值观教育权威的消解,甚至是偏执过激行为的出现。不少未成年人对包装起来的明星偶像奉若神灵,而对于用心良苦的老师和父母的教育置若罔闻。
  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就加强未成年人德育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教育未成年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特制定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紧迫感
  我国当前制定的德育实施意见已经明确指出了具体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法,指明了目标任务和要求,给当今的德育教育指名了方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德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利用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宣讲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对未成年人当中出现的上网吧,看色情书刊,发生在校园的侵害案件等,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家长会,联系有关部门,广泛征求家长和社会各家的意见,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联手共同解决。
  (二)强化日常监管,增强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感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自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尽管,很多中小学校都对学生带手机上学进行了严格的管制,老师和家长对于学生带手机上学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也头疼不已,不过,国家出台的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却没有明文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上学”。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重要性,教育引导未成人绿色上网、文明上网的紧迫性,将德育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积极开展网上德育活动
  学校、家庭要加强网站、网络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地点,学校可以开辟未成年人栏目,在家庭学生可以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上网。众所周知,网络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要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网络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利用能反映祖国建设新变化、光荣传统、民族精神的影视剧及歌曲等文艺作品来熏陶感染学生。
  (四)加强师德修养,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楷模作用
  在学校强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靠的就是广大的教师。因此,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学校要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广泛的、持久的、具有实质性的观摩会、讨论会,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坚决克服“三乱”问题给教育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解决好提高教学质量与乱补课的矛盾,解决好打造高效课堂与乱推销资料以及减负的矛盾。让“春蚕精神”“园丁精神”“红烛精神”在校园里处处可见,让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一块伟大的、不朽的丰碑。
  总之,在自媒体时代,在未成年人德育的过程当中,培养目标是核心,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关键,德育的方法、德育的措施、德育的有效性、德育的评价机制是重点。针对德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德育事业的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时刻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把爱心奉献给孩子,真心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要用爱心驱逐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功利心,使自己成为一个是最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彬.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J] .今传媒,2008年08期.
  [2]方玉成.自媒体时代青少年德育新思路探析[J] .文化学刊,2015年11期.
  [3]黄丽萍.自媒体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思考[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4]张英爽.谈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A] .中国当代教育文集(十二卷)[C],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