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 温碧瑞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第六小学)
【正文】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提倡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基础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地、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了跟随教师的思维,他们成了学习的机器,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创造性。这种习惯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并尊重和关心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
“同学们,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一封信,邮递员让我把这封信转交给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呀?”(想)我出示信,并读信的内容“同学们,欢迎你们参加我们明天上午举行的森林运动会”随后,出示情境图,带领学生参加“森林运动会”,我充当裁判请小动物们出场。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引导他们观察图画、数数、比较。就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中,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积极配合,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我在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方法,经常采用小组学习这个有效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床性个性品质的形成。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做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表示“8的组成”风格各异。教师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的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的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创新,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会出现更多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就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安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3):265-266.
[2]罗文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未来英才,2016(6):79.
[3]许金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1):97.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提倡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基础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地、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了跟随教师的思维,他们成了学习的机器,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创造性。这种习惯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并尊重和关心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
“同学们,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一封信,邮递员让我把这封信转交给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呀?”(想)我出示信,并读信的内容“同学们,欢迎你们参加我们明天上午举行的森林运动会”随后,出示情境图,带领学生参加“森林运动会”,我充当裁判请小动物们出场。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引导他们观察图画、数数、比较。就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中,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积极配合,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我在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方法,经常采用小组学习这个有效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床性个性品质的形成。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做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表示“8的组成”风格各异。教师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的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的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创新,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会出现更多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就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安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3):265-266.
[2]罗文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未来英才,2016(6):79.
[3]许金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