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
【作者】 陈 莹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龙结镇中心学校)
【正文】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外,还要致力于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主动探究发现,学会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发挥主体作用,奠定探究基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这种主体性的最重要表现方式就是乐于亲自参与、大胆探究、直接体验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从而创造各种条件积极鼓励和多形式支持学生进行探究,让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还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消除畏难情绪。例如,对难度不同的知识目标,要分层次设计问题,分层次让学生探究,既让学习好的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又要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自尊心,使每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能高兴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从而在一个没有压抑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主动动脑筋思考问题,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充分发表意见,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的见解,这就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出不同想法。于是,学生畅所欲言,学生A说圆是轴对称图形。所以用作车轮很平稳。而学生B反驳说:正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用作车轮吗?这时,全班学生沸腾起来,迅速分成两种意见,到底哪种意见表达正确呢?教师抓住机会,组织学生充分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反驳,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探究的焦点就集中在能不能以对称图形作为依据,从而把对圆的对称特征的探讨引向深入。最后,学生达成共识,车轮必须是圆的根本理由,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因而它有无数条对称轴。用圆形物体作车轮滚动很平稳。而正方形不具备这些特点,用作车轮就会产生起伏颠簸。为验证达到探究结果的正确性,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形状车轮行进过程的人的感受,使学生充分感受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引导主动探索,感受探究乐趣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在鼓励孩子大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探索,让学生掌握观察探究、操作探究、想象探究、推理探究等方法。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提议到多媒体教室上,原来课前学生自学时已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课本等方式了解了很多关于圆的知识,如圆是怎样的图形,怎样借助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求圆的面积的方法,有的学生甚至将这些资料打印、存盘,只待课堂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进行探究了。于是,上课时,我将学习时间、空间对学生开放,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理解圆的面积求法时,学生提出用剪刀把圆剪开,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用各种方法自主探究面积求法的整个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究者,真正地体现了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从成功探究中感受到乐趣,增强了自信心。
实践证明学生不是不会发现。主动求异,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促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地进行探究,并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想学、乐学,会学。不断提升学会学习的能力。
三、鼓励走出课堂,激发探究灵感
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究根问底,每个学生又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和兴趣特长,教师如能顺应学生的这些本性,在课堂学习基础上,引导他们走向课外,对他们的自身发展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走进课本。还应要走出课堂,使学生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探究知识。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要引导学生探究株距、行距与株树的关系,我们按照惯例秋季都要带领学生在郊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参加种植的劳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种植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由当地农民耐心解答,在这课外实践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株距和行距,还掌握一些种植的知识,为课堂上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认真贯彻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观念,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体验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发挥主体作用,奠定探究基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这种主体性的最重要表现方式就是乐于亲自参与、大胆探究、直接体验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从而创造各种条件积极鼓励和多形式支持学生进行探究,让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还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消除畏难情绪。例如,对难度不同的知识目标,要分层次设计问题,分层次让学生探究,既让学习好的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又要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自尊心,使每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能高兴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从而在一个没有压抑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主动动脑筋思考问题,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充分发表意见,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的见解,这就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出不同想法。于是,学生畅所欲言,学生A说圆是轴对称图形。所以用作车轮很平稳。而学生B反驳说:正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用作车轮吗?这时,全班学生沸腾起来,迅速分成两种意见,到底哪种意见表达正确呢?教师抓住机会,组织学生充分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反驳,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探究的焦点就集中在能不能以对称图形作为依据,从而把对圆的对称特征的探讨引向深入。最后,学生达成共识,车轮必须是圆的根本理由,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因而它有无数条对称轴。用圆形物体作车轮滚动很平稳。而正方形不具备这些特点,用作车轮就会产生起伏颠簸。为验证达到探究结果的正确性,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形状车轮行进过程的人的感受,使学生充分感受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引导主动探索,感受探究乐趣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在鼓励孩子大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探索,让学生掌握观察探究、操作探究、想象探究、推理探究等方法。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提议到多媒体教室上,原来课前学生自学时已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课本等方式了解了很多关于圆的知识,如圆是怎样的图形,怎样借助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求圆的面积的方法,有的学生甚至将这些资料打印、存盘,只待课堂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进行探究了。于是,上课时,我将学习时间、空间对学生开放,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理解圆的面积求法时,学生提出用剪刀把圆剪开,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用各种方法自主探究面积求法的整个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究者,真正地体现了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从成功探究中感受到乐趣,增强了自信心。
实践证明学生不是不会发现。主动求异,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促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地进行探究,并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想学、乐学,会学。不断提升学会学习的能力。
三、鼓励走出课堂,激发探究灵感
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究根问底,每个学生又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和兴趣特长,教师如能顺应学生的这些本性,在课堂学习基础上,引导他们走向课外,对他们的自身发展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走进课本。还应要走出课堂,使学生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探究知识。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要引导学生探究株距、行距与株树的关系,我们按照惯例秋季都要带领学生在郊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参加种植的劳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种植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由当地农民耐心解答,在这课外实践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株距和行距,还掌握一些种植的知识,为课堂上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认真贯彻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观念,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体验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