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作者】 李科师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形势下的课程标准已经逐渐落实,相比于以往的教育机制,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一、激发兴趣是高效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实践、类推等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形成评讲与反思的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拥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能容易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操作,在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得到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知识。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位匆匆赶路的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一辆车的棱角上,又撞在了地上的石头尖上,师问:“这位小朋友撞到了什么地方,怎么会那么疼?”生:“撞在了角上”。师:“生活中又许许多多这样的角,今天我们和角来做朋友”。从而揭示课题,由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到问题来自自己身边,既熟悉又奇妙,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问题情境的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以看似平常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积极地探寻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在6周岁左右,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比公式的兴趣大的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先了解该节课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是很难理解的课程,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心态中去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育中,数学教师都会给学生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点和公式,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内容时就开始做题,答案准确率肯定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先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开始做习题。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提问和解疑的时间,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互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度和敏感度。
三、积极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作为支持,如果教师只用数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无实物情境下的运算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个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而且单纯的思维计算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师在开展运算知识点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律,减轻公式记忆法的枯燥和乏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课题内容及运算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陪同家长购物时关注买卖运算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互动之后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就超市买卖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运算公式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很多数和图形的运算都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虽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其过程有着很灵活的多变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和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优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概念、课堂情境、课前预习以及思维扩展带来的高效影响,为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提高做出贡献。
六、以案导学,注重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如,我在上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时,在创设了情境,理解了题意,明确了目标以后,给学生留下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提出问题,一个平底锅一次最多能烙两张饼,每张饼正反两面都要烙,一面需要2分钟。烙一张饼需要最少需要几分钟?烙两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鼓励学生试一试,学生虽然没有烙饼的实际经验,但是通过手中的学具演示,独立思考,学生不难得出答案,尤其是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两张同时烙节省时间,体现优化思想。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尝试中获取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智能。
七、突出主体是高效课堂成功与否的核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教具、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不仅眼看、手动、口讲、脑想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教师尽可能地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必须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当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自学、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互相启发,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强化自查自评。如:教“倒数”时,学生可能会觉得“假分数的倒数都是小于1。”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让大家想想,同学也许会说:“因为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所以他们的倒数都小于1。”教师可接着追问:“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这时学生顿悟了:“应该是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
八、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要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索相关内容,去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在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剪刀和纸。进行探究、交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小组成员边操作边讨论,一会儿功夫就呈现出了四种推导方法:
把纸对折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把两个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剪一个梯形再沿着两个对角剪成两个三角形。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剪一个等腰梯形沿梯形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移到梯形的另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九、高效练习是高效课堂成功与否的保证
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训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所以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练习应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在课内进行,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修正;要保证课内的练习时间,克服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时间少,主要靠课外练习、补缺的不良状况;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应尽量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练习设计要有梯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教师在设计数学的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大小循环,分层递进,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主学习的需求;练习设计要少而精。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为学而教,为育人而教,为人的发展而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十、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好”等亲切、肯定的话语给予热情的鼓励,进行真诚的表扬。当批阅学生作业时,教师要慷慨的把自己的赞许、激励性的语言和中肯的建议留在纸面上,用作业这种方式架起师生和家长交流的桥梁,会受益匪浅。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一节课上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就会令人心中很是不安。久而久之,这样的评价是没多大作用的。因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因此,作为我们教师们应尽量做到: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是恰当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做为一线代课老师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是曲折的,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一、激发兴趣是高效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实践、类推等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形成评讲与反思的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拥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能容易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操作,在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得到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知识。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位匆匆赶路的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一辆车的棱角上,又撞在了地上的石头尖上,师问:“这位小朋友撞到了什么地方,怎么会那么疼?”生:“撞在了角上”。师:“生活中又许许多多这样的角,今天我们和角来做朋友”。从而揭示课题,由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到问题来自自己身边,既熟悉又奇妙,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问题情境的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以看似平常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积极地探寻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在6周岁左右,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兴趣比公式的兴趣大的多,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先了解该节课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不要认为数学是很难理解的课程,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心态中去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育中,数学教师都会给学生大量的题目来巩固知识点和公式,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内容时就开始做题,答案准确率肯定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先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开始做习题。同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提问和解疑的时间,教师在和学生的问答互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度和敏感度。
三、积极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作为支持,如果教师只用数字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无实物情境下的运算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个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而且单纯的思维计算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小学生更倾向于涉及到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模式。教师在开展运算知识点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来创建情境教学的条件,将水果的价格和数量制定好,让学生随意取用一部分水果来计算这些水果的总价格。学生在计算水果价格的时候会减轻对数学的抵触,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水果的种类和形状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分组计算的同时查看学生对于价格结果的讨论情况,发现公式以及口诀上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规律,减轻公式记忆法的枯燥和乏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课题内容及运算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陪同家长购物时关注买卖运算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互动之后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就超市买卖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运算公式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很多数和图形的运算都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虽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其过程有着很灵活的多变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和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优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概念、课堂情境、课前预习以及思维扩展带来的高效影响,为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提高做出贡献。
六、以案导学,注重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如,我在上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时,在创设了情境,理解了题意,明确了目标以后,给学生留下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提出问题,一个平底锅一次最多能烙两张饼,每张饼正反两面都要烙,一面需要2分钟。烙一张饼需要最少需要几分钟?烙两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鼓励学生试一试,学生虽然没有烙饼的实际经验,但是通过手中的学具演示,独立思考,学生不难得出答案,尤其是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两张同时烙节省时间,体现优化思想。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尝试中获取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智能。
七、突出主体是高效课堂成功与否的核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教具、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不仅眼看、手动、口讲、脑想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教师尽可能地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必须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当重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自学、学会质疑问难、学会提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互相启发,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强化自查自评。如:教“倒数”时,学生可能会觉得“假分数的倒数都是小于1。”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让大家想想,同学也许会说:“因为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所以他们的倒数都小于1。”教师可接着追问:“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这时学生顿悟了:“应该是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
八、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要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索相关内容,去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在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剪刀和纸。进行探究、交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小组成员边操作边讨论,一会儿功夫就呈现出了四种推导方法:
把纸对折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把两个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剪一个梯形再沿着两个对角剪成两个三角形。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剪一个等腰梯形沿梯形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移到梯形的另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九、高效练习是高效课堂成功与否的保证
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训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所以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练习应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在课内进行,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修正;要保证课内的练习时间,克服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时间少,主要靠课外练习、补缺的不良状况;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应尽量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练习设计要有梯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教师在设计数学的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大小循环,分层递进,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主学习的需求;练习设计要少而精。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为学而教,为育人而教,为人的发展而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十、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好”等亲切、肯定的话语给予热情的鼓励,进行真诚的表扬。当批阅学生作业时,教师要慷慨的把自己的赞许、激励性的语言和中肯的建议留在纸面上,用作业这种方式架起师生和家长交流的桥梁,会受益匪浅。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一节课上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就会令人心中很是不安。久而久之,这样的评价是没多大作用的。因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因此,作为我们教师们应尽量做到: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是恰当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做为一线代课老师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是曲折的,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