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 时间关系的实验验证教学方法
【作者】 李晓英
【机构】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学)
【正文】摘 要:高中物理引入极限法的出发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即应用微积分的思想得到位移时间的关系,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规律的实质内涵,通过“以问题为中心”,将核心知识转化为问题,围绕核心问题构建“问题链”,以问题为驱动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自己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动手探究、总结规律。通过个体、小组、集体活动,获取知识,构建核心概念,感受科学研究方法,提升探究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实验验证;极限法;问题链
学生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的困惑是v-t图像的“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为了化解困惑,分阶段地实验教学与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明细疑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极限法”的微元思想顺利过渡。
以问题引导启迪智慧,使知识呈现的同时,问题引导。
问题一
学生拍摄微视频,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地铁给出行带来了便捷,进出站近似认为匀变速直线,位移随时间如何变化?
问题二
匀变速直线的位移如何求解?位移对应在v-t图象上是“面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否也有类似的对应关系?
问题三
设计实验:实验方案
1、小车的匀加速启动问题
2、重锤的下落
选定重锤的下落问题,实验可操作性性强。
问题四
如何测量重锤下落的位移?
如何测量瞬时速度?
讨论面积和测量位移是否相等。
分情况讨论,发现规律,将时间无限缩短之后,“面积”越接近实际的位移。
利用极限法分析,学生能自然的接受。“面积”对应v-t图的面积,应用数学知识,推导公式。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是启发探究式综合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重难点即微分法的教学上采用了目标导学法,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和归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既明确了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从匀速过渡到变速的教学上采用了比较法,启发学生从已有认识获得新知;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另外还通过知识的铺垫、方法的迁移、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等手段,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尾呼应,学生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调,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初始通过学生乘坐西安地铁进出站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为目标的达成埋下伏笔。组织猜想、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让学生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寻找探究问题的途径、对探究对象进行探究,在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体验成功,在交流中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观点,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与交际能力。汇总v-t图像的“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在探究中得到的一些共性,再次突破重点、难点及疑点,使之渗透在本节教学的全过程中。
中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对于直接给出的结论或判断让他们去记忆较为反感,也激不起学习的兴趣。于是本案例在设计引课时用学生自己发现分析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实验,将纯理论课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突破重难点、疑点的寻求途径交给学生自行去实践探究,既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又适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主旋律。
探索是物理的生命线,开展探究性活动,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研究氛围和展现个性及创造力的环境。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学习,体验自主探究的喜悦,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这些和教给学生知识同样重要,甚至对某些学生来说,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5);01
[2]《中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 2019(6);01
[3]《物理学进展》 中国物理学会主办 2019(4);01
关键词:实验验证;极限法;问题链
学生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的困惑是v-t图像的“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为了化解困惑,分阶段地实验教学与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明细疑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极限法”的微元思想顺利过渡。
以问题引导启迪智慧,使知识呈现的同时,问题引导。
问题一
学生拍摄微视频,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地铁给出行带来了便捷,进出站近似认为匀变速直线,位移随时间如何变化?
问题二
匀变速直线的位移如何求解?位移对应在v-t图象上是“面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否也有类似的对应关系?
问题三
设计实验:实验方案
1、小车的匀加速启动问题
2、重锤的下落
选定重锤的下落问题,实验可操作性性强。
问题四
如何测量重锤下落的位移?
如何测量瞬时速度?
讨论面积和测量位移是否相等。
分情况讨论,发现规律,将时间无限缩短之后,“面积”越接近实际的位移。
利用极限法分析,学生能自然的接受。“面积”对应v-t图的面积,应用数学知识,推导公式。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是启发探究式综合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重难点即微分法的教学上采用了目标导学法,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和归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既明确了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从匀速过渡到变速的教学上采用了比较法,启发学生从已有认识获得新知;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另外还通过知识的铺垫、方法的迁移、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等手段,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尾呼应,学生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调,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初始通过学生乘坐西安地铁进出站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为目标的达成埋下伏笔。组织猜想、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让学生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寻找探究问题的途径、对探究对象进行探究,在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体验成功,在交流中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观点,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与交际能力。汇总v-t图像的“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在探究中得到的一些共性,再次突破重点、难点及疑点,使之渗透在本节教学的全过程中。
中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对于直接给出的结论或判断让他们去记忆较为反感,也激不起学习的兴趣。于是本案例在设计引课时用学生自己发现分析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实验,将纯理论课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突破重难点、疑点的寻求途径交给学生自行去实践探究,既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又适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主旋律。
探索是物理的生命线,开展探究性活动,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研究氛围和展现个性及创造力的环境。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学习,体验自主探究的喜悦,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这些和教给学生知识同样重要,甚至对某些学生来说,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5);01
[2]《中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 2019(6);01
[3]《物理学进展》 中国物理学会主办 201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