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业水平可视化的过程性评价 提升学习素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黄 颖
【机构】 (广西省柳州市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为了建立适合新高考“3+3”模式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水平评价体系,结合本校学生和校情的实际进行探索实践,在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又能促进学生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从高一入学到高考结束,每个老师在扭转学生学习上颓势时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形成校本资源。本文探索出来的经验在我区准备进入新高考前,解决好实施新高考的评价问题,对新高考的落地实施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业水平;学习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个人的发展更为重要,而传统的课程评价基本上是纸笔测验,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考试取得分数高低来评定教师的工作绩效。这种评价只关注教学结果,不关注教学过程,但过程性的评价的内容编制和具体操作过程和过于烦琐复杂,量和质的整合评价及综合评价的效度又未见成熟案例。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课程评价体系,而学生学科学业成绩评价如何开展和实施成为其中的关键因数,如何利用评价来培植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
当前国内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大多是以题库、教学视频、动漫等形式呈现的,是信息和知识的可视化而非思维的可视化,对提高老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没有太多帮助。作为高中老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尚缺乏操作性强的典型案例,目前核心素养培养在具体实践中不同学段的目标和任务不够明晰,高中学校因长期受高考备考至上的传统意识影响,在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方式的研究上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开展不多,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从质量分析的角度帮助老师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课题组进行了有意义的个案分析总结,对同行开展评价活动提供了一些经验。
我校将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转变成可视化图像:为每个学生绘制每次考试离散图和走势图。图像比数据表格的直观性强,全年级老师接受我们课题组成员培训后使用现成的学业成绩图像进行质量分析,质量分析中要面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绘图说明:像新高考等级分模式一样,将同一科目总参加考试人数分为10等份,考试成绩在前10%对应图表中成绩等级10,各等级对应分数见下表:
一、利用两种教学质量分析可视化图像指导学生提升学业水平
1.分析“离散图”,因材施教
高效教学方式的本质目的就是希望让学生和老师轻松的同时出成绩,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特质的话,老师教学是盲目的。要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离散图可以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解读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针对性地帮助,提高学生个体学习素养。
案例一、固定薄弱型
某学生两次考试成绩表
数据表格可视化——转换成绩离散图
考试1成绩离散图 考试2成绩离散图
学生特质分析:两次考试结果都是倾向语文、英语优势,说明倾向背记为主感性的学科语英生(生物属于理科但倾向背记),不擅长倾向理解为主理性学科数理化。
个性化学习指导:部分学生倾向语英生,数理化薄弱(也有反过来的倾向数理化,语英生薄弱)。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千方百计扶持数理化中某一课作为优势科目,只要突破其中某一科,要从小胜积累出整科优势,才能让该生掌握理科的学习方式方法。
案例二、变化薄弱型
某学生两次考试成绩表
数据表格可视化——转换成绩离散图
考试1成绩离散图 考试2成绩离散图
学生特质分析:第一次考试结果是倾向语英物化优势,第二次倾向数英化生优势。说明该生学习能力极强,不能诊断为“存在学理科能力缺陷”和“学文科能力缺陷”,只是精力不足以覆盖到全部学科。
个性化学习指导:这类学生的学习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习能力不存在缺陷,老师的指导以时间管理和帮助学生克服“情绪化”式的学习行为。
2.利用“走势图”,对症下药
将学生的学习变化趋势可视化——走势图。可以最醒目地表达数据的变化关系。容易引起学生对隐形下滑的警惕。将不同阶段中学习不同内容所取得成绩可视化,对学生的触动比枯燥的数据更有冲击力。在这种触动下所进行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益增强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
图像解读:这些退步的人不外乎对老师的风格、做法、理念大多不认同;要么就是所有科目都在下滑,而这科只不过是6科都下滑中的某一科,不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因为即使“分配合理”了恐怕其他科目又降下来了。若找不到准确原因,一味“用药”最终恐怕药不对症。比如这两个学生应排除考场上偶然失误,因为不会是三四次一直“失误”。
学生1成绩“熔断式”下滑
数据表格可视化——总分走势图
对于熔断式的下滑“诊疗”建议:首先排除第5-第6时间点之间发生了什么。若家庭变故,老师及时安排心理老师干预、若个人是偶发疾病,病愈后为何没有反弹回来?说明缺学内容没懂,后面的学习困难,老师指导其利用老师的个别辅导补齐缺漏内容。
学生2成绩“持续式”下滑
数据表格可视化——总分走势图
对于持续式的下滑“诊疗”建议:如果每天都是很困,精神恍惚,说明是休息质量差,通宵玩手机还是失眠焦虑造成的,进行针对的干预。如果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学习的习惯,其他学科也下滑,检查他们的作业,基本上很少写属于不适应新的学习内容难度,这类高二最普遍,这类要指导以不退为主,不指望多大进步,总体说是智力不足。
3.科学分类,精准施策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分类,才能够精准施策,避免自己主观的正确想法变成客观上的盲动。比如:对所有差生无差别的填鸭式灌输补差,其实有人只是贪玩,并不是需要补课,有的学生真的遇上学习障碍,老师却以为讲几句激励的话就一劳永逸了。其实同样的总分,应该根据上述的案例分析进行区分辅导,辅导要坚持一个人一个方案。
形式上有:一对一、集中辅导。
方法上有:
一般老师都是综合运用以上手段,如仅仅是态度问题或者时间花的少往往AC措施即可;如果是有智力上的因素或者知识缺漏大主要是BD方式多,这种学生靠小敲小打式零散解决几道题是无法达到一本水平的,除非老师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系统的知识和方法体系。辅导上8种方式都是交替使用,总有一个适合他们。
4.案例分析法的价值
这些案例应该是有不同类型、不同薄弱学科学生。高考结束后,对照学生3年来学业成绩图像,总结成功经验
(1)典型个案分析形成普遍适用的经验
精通了个别辅导促进整体教学,老师需要一个窗口了解学生,这个群体不是最好的学生,也不是最差的,而是总体学习能力中上却单科薄弱的,这样的参照物最客观反应老师的教学能力。在辅导个别学生中发现群体性问题反思自己应当如何有进行改变才能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逐渐形成从“解读学生需求”出发、进而思考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识与能力。而整体教学的完善能够减少该班单科的劣势,这些也算是被辅导的少数学生发挥“小白鼠”式的作用,因此个别辅导和整体教学是互补的。
(2)发挥“关键的少数”作用
个案分析能实现不为高考却能够提高升学率,教学上的动力来源最原始的个别辅导的成功感,这就是为何对着录像机上课老师们没劲的原因,因为没有看到学生被自己教会,然而在面对学生上课却又面临部分学生跟不上的结果,这些跟不上的学生最终需要辅导来跟上,而辅导老师也因此获得了经验改进教学,最终的结果就是使自己的班上跟不上的人越来越少。由于我国这种大班制全部都辅导不吃饭不睡觉都无法做到。最终辅导“关键的少数”既照顾了学校的发展需要也使老师尽到教师的义务。
二、可视化的过程性评价提升学习素养的优势
本校教学质量分析可视化体现出以下的特点和方向:
1.重视学生发展潜能,淡化甄别与选拔
传统的分数评价极容易通过一两次考试就把学生分成差生和优生,极容易让差生自暴自弃,让优生骄傲自满。但本评价模式,能够让差生看得见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坚定信心学下去。也能让下滑的优生获得警示,提前改变影响学习的不良行为。
2.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
教学成绩质量分析可视化关注面广,可呈现班级学生学习整体状况,又能体现每个学生的变化趋势,充分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老师的质量意识客观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提高老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帮助科任教师快捷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动态,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自我调节学习
教学最终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学起来,以往教学质量分析者与被教学质量分析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教学质量可视化让学生成为教学质量分析主体中的一员,将教学质量分析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这将有助于教学质量分析者在教学质量分析进程中有效地对被教学质量分析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对于连续退步型,从心理、生理、知识上找原因。对于连续进步型,要发挥出榜样作用,开展学会学习交流会。
学业水平可视化的过程性评价,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依托于现在信息技术的才得以实现。通过挖掘典型案例的经验引领,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他们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素养提高。
参考文献:
[1]覃卫东.高中物理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2]徐聪.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福州屏东中学“智慧教室”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第01期
关键词:学业水平;学习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个人的发展更为重要,而传统的课程评价基本上是纸笔测验,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考试取得分数高低来评定教师的工作绩效。这种评价只关注教学结果,不关注教学过程,但过程性的评价的内容编制和具体操作过程和过于烦琐复杂,量和质的整合评价及综合评价的效度又未见成熟案例。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课程评价体系,而学生学科学业成绩评价如何开展和实施成为其中的关键因数,如何利用评价来培植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
当前国内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大多是以题库、教学视频、动漫等形式呈现的,是信息和知识的可视化而非思维的可视化,对提高老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没有太多帮助。作为高中老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尚缺乏操作性强的典型案例,目前核心素养培养在具体实践中不同学段的目标和任务不够明晰,高中学校因长期受高考备考至上的传统意识影响,在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方式的研究上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开展不多,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从质量分析的角度帮助老师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课题组进行了有意义的个案分析总结,对同行开展评价活动提供了一些经验。
我校将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转变成可视化图像:为每个学生绘制每次考试离散图和走势图。图像比数据表格的直观性强,全年级老师接受我们课题组成员培训后使用现成的学业成绩图像进行质量分析,质量分析中要面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绘图说明:像新高考等级分模式一样,将同一科目总参加考试人数分为10等份,考试成绩在前10%对应图表中成绩等级10,各等级对应分数见下表:
一、利用两种教学质量分析可视化图像指导学生提升学业水平
1.分析“离散图”,因材施教
高效教学方式的本质目的就是希望让学生和老师轻松的同时出成绩,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特质的话,老师教学是盲目的。要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离散图可以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解读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针对性地帮助,提高学生个体学习素养。
案例一、固定薄弱型
某学生两次考试成绩表
数据表格可视化——转换成绩离散图
考试1成绩离散图 考试2成绩离散图
学生特质分析:两次考试结果都是倾向语文、英语优势,说明倾向背记为主感性的学科语英生(生物属于理科但倾向背记),不擅长倾向理解为主理性学科数理化。
个性化学习指导:部分学生倾向语英生,数理化薄弱(也有反过来的倾向数理化,语英生薄弱)。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千方百计扶持数理化中某一课作为优势科目,只要突破其中某一科,要从小胜积累出整科优势,才能让该生掌握理科的学习方式方法。
案例二、变化薄弱型
某学生两次考试成绩表
数据表格可视化——转换成绩离散图
考试1成绩离散图 考试2成绩离散图
学生特质分析:第一次考试结果是倾向语英物化优势,第二次倾向数英化生优势。说明该生学习能力极强,不能诊断为“存在学理科能力缺陷”和“学文科能力缺陷”,只是精力不足以覆盖到全部学科。
个性化学习指导:这类学生的学习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习能力不存在缺陷,老师的指导以时间管理和帮助学生克服“情绪化”式的学习行为。
2.利用“走势图”,对症下药
将学生的学习变化趋势可视化——走势图。可以最醒目地表达数据的变化关系。容易引起学生对隐形下滑的警惕。将不同阶段中学习不同内容所取得成绩可视化,对学生的触动比枯燥的数据更有冲击力。在这种触动下所进行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益增强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
图像解读:这些退步的人不外乎对老师的风格、做法、理念大多不认同;要么就是所有科目都在下滑,而这科只不过是6科都下滑中的某一科,不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因为即使“分配合理”了恐怕其他科目又降下来了。若找不到准确原因,一味“用药”最终恐怕药不对症。比如这两个学生应排除考场上偶然失误,因为不会是三四次一直“失误”。
学生1成绩“熔断式”下滑
数据表格可视化——总分走势图
对于熔断式的下滑“诊疗”建议:首先排除第5-第6时间点之间发生了什么。若家庭变故,老师及时安排心理老师干预、若个人是偶发疾病,病愈后为何没有反弹回来?说明缺学内容没懂,后面的学习困难,老师指导其利用老师的个别辅导补齐缺漏内容。
学生2成绩“持续式”下滑
数据表格可视化——总分走势图
对于持续式的下滑“诊疗”建议:如果每天都是很困,精神恍惚,说明是休息质量差,通宵玩手机还是失眠焦虑造成的,进行针对的干预。如果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学习的习惯,其他学科也下滑,检查他们的作业,基本上很少写属于不适应新的学习内容难度,这类高二最普遍,这类要指导以不退为主,不指望多大进步,总体说是智力不足。
3.科学分类,精准施策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分类,才能够精准施策,避免自己主观的正确想法变成客观上的盲动。比如:对所有差生无差别的填鸭式灌输补差,其实有人只是贪玩,并不是需要补课,有的学生真的遇上学习障碍,老师却以为讲几句激励的话就一劳永逸了。其实同样的总分,应该根据上述的案例分析进行区分辅导,辅导要坚持一个人一个方案。
形式上有:一对一、集中辅导。
方法上有:
一般老师都是综合运用以上手段,如仅仅是态度问题或者时间花的少往往AC措施即可;如果是有智力上的因素或者知识缺漏大主要是BD方式多,这种学生靠小敲小打式零散解决几道题是无法达到一本水平的,除非老师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系统的知识和方法体系。辅导上8种方式都是交替使用,总有一个适合他们。
4.案例分析法的价值
这些案例应该是有不同类型、不同薄弱学科学生。高考结束后,对照学生3年来学业成绩图像,总结成功经验
(1)典型个案分析形成普遍适用的经验
精通了个别辅导促进整体教学,老师需要一个窗口了解学生,这个群体不是最好的学生,也不是最差的,而是总体学习能力中上却单科薄弱的,这样的参照物最客观反应老师的教学能力。在辅导个别学生中发现群体性问题反思自己应当如何有进行改变才能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逐渐形成从“解读学生需求”出发、进而思考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识与能力。而整体教学的完善能够减少该班单科的劣势,这些也算是被辅导的少数学生发挥“小白鼠”式的作用,因此个别辅导和整体教学是互补的。
(2)发挥“关键的少数”作用
个案分析能实现不为高考却能够提高升学率,教学上的动力来源最原始的个别辅导的成功感,这就是为何对着录像机上课老师们没劲的原因,因为没有看到学生被自己教会,然而在面对学生上课却又面临部分学生跟不上的结果,这些跟不上的学生最终需要辅导来跟上,而辅导老师也因此获得了经验改进教学,最终的结果就是使自己的班上跟不上的人越来越少。由于我国这种大班制全部都辅导不吃饭不睡觉都无法做到。最终辅导“关键的少数”既照顾了学校的发展需要也使老师尽到教师的义务。
二、可视化的过程性评价提升学习素养的优势
本校教学质量分析可视化体现出以下的特点和方向:
1.重视学生发展潜能,淡化甄别与选拔
传统的分数评价极容易通过一两次考试就把学生分成差生和优生,极容易让差生自暴自弃,让优生骄傲自满。但本评价模式,能够让差生看得见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坚定信心学下去。也能让下滑的优生获得警示,提前改变影响学习的不良行为。
2.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
教学成绩质量分析可视化关注面广,可呈现班级学生学习整体状况,又能体现每个学生的变化趋势,充分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老师的质量意识客观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提高老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帮助科任教师快捷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动态,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自我调节学习
教学最终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学起来,以往教学质量分析者与被教学质量分析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教学质量可视化让学生成为教学质量分析主体中的一员,将教学质量分析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这将有助于教学质量分析者在教学质量分析进程中有效地对被教学质量分析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对于连续退步型,从心理、生理、知识上找原因。对于连续进步型,要发挥出榜样作用,开展学会学习交流会。
学业水平可视化的过程性评价,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依托于现在信息技术的才得以实现。通过挖掘典型案例的经验引领,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他们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素养提高。
参考文献:
[1]覃卫东.高中物理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2]徐聪.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福州屏东中学“智慧教室”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