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实践思考

【作者】 杨欣欣

【机构】 (新疆昌吉奇台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美术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美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在时代文化的传承上也具备一定的意义。如何更好的在情感方面加大教育程度,培育学生的审美和情操水平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做出健全,因此,本文通过对美术教育的阐述,找寻出美术教育中促进初中学生情感培养的对策,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情感培养;措施
  一、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世界如果没有情感,那么道德就会变做枯燥无味的空话,也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在新课改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的情感发展中也需要做出丰富,要养成一种情感特性”,而情感特性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在美术教学中,衡量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情感的实现和培养,正确的情感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自身人格和情操做出培育,以此对人格做出完善和健全。在美术教学中,师生之前的情感过程属于一种心灵的撞击,通过情感的交互可以对自身创造水平做出创新。所以,在美术教育阶段,对学生情感的培育工作对发展美术课程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想要做到情感培育,并不是所谓的机械课程讲解,也不是做出刻意的煽情,而是要与美术教学相互融合,在教学中融入教师的情感、学习的热情以及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等,借助一种润物息无声的方式更好的对学生人格做出完善。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美术教育和绘画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艺术修养、美学教育以及审美教育共同构成了美术教学,而美术教学中的一小部分才是绘画。因此,在美术教学环节中,教师会采取绘画教学的形式来培养情感,因为他们认为,在学生绘画中,可以将自身的情感展现在画中,也会将自身的情绪和感知表现在画中,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跳跃的阶段,还不足以可以运用一些文字或者其他手法来展现自身的情感,所以,大部分教学中会采取绘画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但是,在实际的绘画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并没有基于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和分析,也就不会客观的正视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例如,有些孩子在画太阳和天空时,不会按照特定的颜色去描绘,而是按照自身的感知去描绘,而教师就会加以批评。其实这样是错误的教学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天马行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教师适当的加以鼓励,还会促进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学生的一种正常的情感宣泄。因此,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导方式要加以改善。
  其次是我国现阶段在美术教学中关于情感培养方式上比较单一,像上文所述,大多都采取绘画的形式来对情感做出培育,其实也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做出了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美术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对教学方式作出拓展,改变单一的方式,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加以利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全身心的融入在孩子的世界中,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想法作出阐述,让他们随意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还要做好鼓励工作,这样不但可以促进美术教学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爱上美术学科,不再被迫的介绍枯燥单一的美术流程,使孩子在愉快中自如的作出学习,进而才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三、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培养的对策
  (一)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诱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美术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学习,享受学习,激发艺术情感是美术课的首要任务。首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一定场合下产牛的。情境能产牛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它对认识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引发学生情绪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可以激发学牛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所以,教学中必须要努力创设带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教学上运用多媒体,通过手段强化的视觉信号,直观性更强,审美性更突出,从而更能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增强对认识对象的兴趣,产生并保持愉快的情绪,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采取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对颜色做出感知,可以通过颜色变化的形式来对艺术做出体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之的热爱程度;第二,教师要定期的对学生做出鼓励和评价,在评价中也是和学生情感交流的一个阶段。孔子曾经指出:“学生自身就对学习怀有积极的情绪感知,就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加强学习的效果”,所以,才有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教师适当的评价(很好、不错、想法很好)都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就会提高学生的喜悦程度,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形成良好的情商。
  (二)提高学生探索美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更好的对情感做出培育,首先就是要对美术具备的“美”做出感知,而培养学生的直接经验的积累以及关注学生的运动探索也是感受美的途径。首先,学校要加大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培养程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美术作出情感感知。因为学生还处于发育阶段,身体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由此在积累上不要采取一些太过复杂的方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是触觉、听觉和视觉。教师做出适当的触觉刺激可以加速学生大脑生产发育的速度,由触觉产生的运动刺激从运动控制中心的小脑传导至情绪控制中心,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学生获得主体性肯定和独特的游戏性体验,加速学生的身心感知。
  其次是要关注学生的视觉和运动探索以及环境之间的理解程度,帮助美术教学可以发展的更加的科学合理化,在学前阶段,学生已经具备成熟的视觉系统,因此,就具备清晰的扫视和聚焦物体的一种能力,特别是对一些色彩比较鲜艳,物品比价显眼的东西和图案有较大的兴趣。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对独立行动的范围作出了扩大,学生就可以自如的在这种已经熟悉的环境中做出探索。由此,学生园和教师就要顺应学生这种发展特性和身心发展规律,构建适合学生知觉发展的一种视觉外部环境,使学生的身体一直处于唤醒阶段,提高学生对外部事物的感知能力。
  (三)借助本土化人文资源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新课改指出:在美术课程中,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文化的交流。人们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美术,所以,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借助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利用外部的人文环境来对学生做出情感的熏陶,以此促进情感发展。具体对策是首先,借助学生园资源,对美术课堂做出丰富,并要定期的举办艺术节,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对艺术形式作出感知,明确艺术具备的宗旨和观念,教师也要对学生做出鼓励,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作出自我情感感知,以此更好的达成美术教学的目标;其次,可以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做出融合,将文化带入美术课堂中,帮助学生在民俗文化中对美做出感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加速情感感知,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比如在每年的节日中都可以通过绘画比赛来做出竞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生活以及文化的热爱;第三,借助人文资源和有关知识对美术课堂做出完善。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在特殊节日中带领他们去博物馆和纪念馆去参与活动,教师在此阶段可以鼓励学生借助美术形式对自身感知做出感受;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人文资源的优势,在春游秋游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我国当地美观和传统文化的园林建筑等,使学生在参观中对美做出感受,逐渐成为一个懂得发现美,并能表现美的一个人。
  情感是美的艺术,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情感。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发展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不能只是培养“画匠”,要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快乐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从而也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让美术学科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使学生的发展更完整、更全面成为一个与时代匹配的现代人、
  结论
  美术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格品质,由此,在美术教育工作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他们的情感感知为载体,通过健全教学机制、拓展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等几方面提出改善对策,以此使学生在学习美术之后对自身精神世界作出丰富,直观的对美术作出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情感感知,不断的促进学生今后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叶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小学美术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88.
  [2]汤敏. 美术启蒙教育课程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杨正宏.美术教育中个性化与创造性思维的引导[J].中国民族博览,2016(11):52-53.
  [4]陈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绘画启蒙——绘画教育如何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175.
  [5]方言. 青少年设计美术教育研究[D].东南大学,2016.
  [6]陈天琪.关于美术教育的研究——学生美术个性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