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探讨

【作者】 田小冬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加追求生态课堂环境,在课堂中提倡自然、和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将课堂当作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进行概述,然后提出有效的构建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 
  生态课堂理念是提升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需要教师能够在数学课堂本质基础上,创设更多有效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创造一种自主、和谐的氛围,让师生之间能够和谐互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加强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概述 
  “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协调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和谐的生态课堂讲究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衡。虽然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一节课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但客观地讲,这些目标的立足点仍然是知识本位居多,特别是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达成也还是以有效为价值追求,因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数学的文化价值,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数学学科教学而言,关注其文化价值,对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无疑是有帮助的,对改变数学的枯燥无味的错误认识也是很好的切入点,数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呈现,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才能唤醒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长大后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看待世界处理问题奠定基础。 
  2. 小学数学建立生态课堂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教学过程”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的关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数学生态课堂就必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维互动,使生态课堂系统中的各要素在不断递进式地循环变化,使生态课堂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实现形态的更新和能量的转化、充盈,最终促进生命的成长,达到对本真生命的超越。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主体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让学生感到课堂是他们开展学习活动的乐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学习更为有效,成长更为健康。 
  生态课堂是有利于师生交往、师生间关系处于平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所谓生态课堂,是建立在生态理论基础上,辩证的看待课堂中人际关系,是人文意识的具体体现。生态课堂是有利于师生交往、师生间关系处于平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从中感悟抽象、推理、建模的思想,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由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改变。 
  3.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3.1回归自然,还原课堂本质 
  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一堂有意义、有生成性、有效率的课,一堂好课能给学生带来愉悦心情,吸引学生自觉地去探求知识。当今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设计五花八门,教学程序一应俱全,教学过程如同走秀一般,使得教师与学生都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而“生态课堂”强调的是常态化、真实性。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并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3.2冲破预设,追求动态课堂 
  教师在遇到公开课时,总是会精心设计、精心打造每一个环节,甚至细化到各环节所用的时间、老师说的每一个问题,连学生的回答也都设定其中。这样将所有教学流程都预设完整的课堂看似“完美”、实则“作秀”,也就是失去了课堂的本质。而“生态课堂”要求的是教师要大胆突破“预设”,追求真实、动态生成的课。因此,教师不应当把自己束缚在预设的教案条框里,而应当变“教”案为“学”案。与其写自己该如何教,不如换个角度,写学生要学什么?该怎么学的“学”案。这才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生态课堂”的本质。 
  “生态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态生成的,为了不让固定的设计限制课堂生成的自由,教师应当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弹性处理,合理应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巧妙地设计“留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探究和发现。 
  例如:在教学“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用短除法分解28和42的质因数,分别算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然后留时间给学生,让他们相互讨论,自己总结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简短的句子写出来。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交流讨论,从而达到自主思考的目的。因此,只有“留白”,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取知识,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 
  4.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生态课堂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课堂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提倡自由平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具体构建模式中,要求回归课堂的本质,实施动态化的教学模式,努力促进课堂生态平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参考文献:
  [1] 徐欣.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7,12(8):23-24. 
  [2] 赖月琼.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構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3):99-101. 
  [3] 张慧珍.三生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J].赤子,2017,15(8):65-66. 
  [4] 赵学敏.关于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有效探讨[J].祖国,2017,14(3):4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