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毛 赛

【机构】 浙江省萧山区新塘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新课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创新。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在生活经验和价值判断方面的认知还有待提升,所以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其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一、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论内容较为严谨抽象,若是直接将这些理论内容展示给学生,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还能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给予一定的指导,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对《做诚实守信的人》进行教学时,笔者在课程开始的时候,问学生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不诚实守信的人或事,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本来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致不高,但是这个问题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学生都开始交流起来,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并且在实际交流之后,学生都感受到了不诚实守信带来的危害。接下来,笔者给学生讲了著名的“狼来了”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要做到诚实守信。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很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提升,所以,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的结合生活实际。 
  二、课堂教学与多种情境有效融合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涉及到的内容虽然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有很多内容学生都没有实际接触过,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可能意识不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到的知识内容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多种情境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深入体会一些可能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过的情境,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例如,在进行《彬彬有礼》的教学时,笔者采用了视频情境和表演情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笔者用两个视频给学生进行了引入,这两个视频内容第一个是关于遵守礼仪的,第二个是关于不遵守礼仪的,内容相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在观看第一个视频是表情是轻松的,在观看第二个视频时很多学生开始皱眉,很明显他们知道那些不遵守礼仪的行为是不对的。接下来,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表演的主题是:如果是第二个视频中的路人,你会如何引导那些不遵守礼仪的人去遵守礼仪。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表演情境,在表演中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理有据。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所以教师要善于将情境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 
  三、课堂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评价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在课堂评价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评价,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时期的学生内心非常敏感,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方法和语言的使用。 
  仍以《彬彬有礼》的教学为例,在这节课中学生进行了课堂表演,在表演结束后,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的同时,也对各个小组进行了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在小组表演中,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在针对视频中的行为进行规劝时,用到了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笔者对学生进行表扬,同时也鼓励学生将这种思想用在生活和学习中,并提醒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而灵活运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笔者不能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点评,所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规劝方法写了下来,笔者在课下看过之后,给学生写出评语。在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引导中,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发展。 
  四、 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实践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和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综合素养是很有益的。在课外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其他综合素养提升。 
  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在课下展开探究调查活动,将日常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环保问题整理出来,并用表格的形式填写环保问题产生的原因,想一想解决的措施,再针对环保制作一期宣传环保重要性的手抄报,选择一个人流集中地开展宣讲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提升,培养了学生敢于在公众场合表达自我的勇气,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 渗透情感教育,陶冶学生情感 
  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理论认知方面的研究,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双基,忽略了学生情感方面的整体培养。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的情感渗透教育素材较多,教师要能够细心挖掘其中的情感德育因素,并有效将其传递给学生。比如,在教学《我爱我们班》一课时,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认识到团结同学、尊敬教师的重要性。在教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时,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对自己的家乡产生自豪感的情感。除了在课堂上渗透,教师还可以组织其他教学活动将这种意识内化于心,如可以通过与语文教师联合,组织一场写话练习,针对家长的某一个新变化写一写,说一说。这样,在有效渗透情感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六、聚焦核心素养,构建课堂教学的新生态 
  在社会教育教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各个教学阶段各个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形势。小学是学生成长以及认知的初期发展阶段,负责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认知观念的教学重任。只有小学教师真正认识到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中发挥的重要影响,才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思考课堂之于学生的意义与价值,转变自身角色,与学生分享学习与成长。当能力、情感等成为教师着重关注的课堂学习内容时,“就有了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教师将自己置身于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的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教师,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
  总而言之,在受教育阶段,学生除了是学生这一层身份外,还是社会中的人,会受到社会中众多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行为的影响。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發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雪莲.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05):121. 
  [2]涂莎莎.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J].学周刊,2017(32):112~113. 
  [3]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49,51. 
  [4] 王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下),2018(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