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作者】 梁 鹏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界牌小学


【正文】思想品德教师在探求多样的教学途径以灌输道德与法治的观念给学生方面做的工作是海量的,经过以往的经验总结和现有的技术支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有很多选择。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但在对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方面达成了一致共识,其教学方法和途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教师提高法律素养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中学一线思想品德教师,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中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使其成为新一代知法、懂法、守法、尊法的合格公民。法治教育是一个抽象名词,其实践操作起来也是抽象又具体,究竟如何采取更好的教学措施以完成法治教育对中学生的熏陶和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呢?关键前提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教师本是学生的行事为人的表率,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果道德与法治思想上有缺陷又如何带领学生培养较高的法律素养?教师在业余时间应多涉猎法律方面的书籍,弥补在法律常识方面的空缺,在课堂上将所学所得的法律知识与学生一块讨论交流,此举不但能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氛围,而且也助于教师树立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学生做出优良的表率。所以,教师在苦思冥想如何进行法治教学的开展时一定不要忘记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拓宽对于法律的认知。
  二、活用教材,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大都是教师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式地进行讲解,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为学生“增效减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既要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至学生心灵深处,又要增加课堂趣味性,其教学难度的增加不言而喻。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政治修养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以及教材之中,更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时事政治,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的联系,革新教学内容,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活用教材的案例移景移情地将教案中的刻板知识化为鲜活的生活案例,这也是一种转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途径的方法。例如,在新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的《消费者的权益》时,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是否有想过当买到劣质商品后应该如何处理。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马上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思量较好的解决办法,在征集了学生的答案后,教师可以活用教材中正确处理消费者与卖家纠纷的做法,告诉学生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去解决此类问题。
  三、师生一同观看、讨论道德与法治类视频节目
  为提高初中生的政治修养,老师可组织开展“课前5分钟时政点评”的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初,老师可针对最近发生时政事件,或相关热点话题,进行简短的叙述与点评,之后的课堂中,老师可让学生自己针对某一时政话题进行简评。如在学习国家领土的内容时,可针对“钓鱼岛”事件展开简评,或者在学习有关“亲情”的内容时,可针对时下比较热门的“亲子”话题展开讨论,将教学内容与社会政治生活有机联系起来,积极鼓励学生关心时政,关心身边的事件,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启蒙,优化教学效果。
  整合各种有效的法治教育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展上是极为有效的。在过去的经验总结里,不少教师都提出过和学生一同观看道德与法治的影视资料是一种极为见效的法治教育教学。在数字课堂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教师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是极为便利的,师生一同观看法治教育相关的视频是对学生法治与道德观念的有效培养。在观影结束后,师生共同讨论影视资料中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摒弃原先对法律的错误认识,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打击。师生间的讨论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对课堂的环境建设也是极大有益的。
  四、引导学生将法治与道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想政治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为教材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就课本教课本,扮演的不是教材的传递者、执行者。教师应当基于师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推动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化。新课程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本提供的只是教学的一种凭据和线索,凭借课文内容,师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政治实践活动,丰富政治课程内容。对于课内文本的解读,师生可以与课前的体验和占有的资料相联系,使之自主构建。对于课后的机械练习,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实践活动,使练习趣味化,使知识有机地转化为能力,使课本内容的学习得到拓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并内化为情操和行为。
  如果仅是为了教学而进行教学,那教师也不必优化各种教学措施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法治与道德教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身上的使命是光荣又沉重的,面对学生,就不能只是将教材中刻板的知识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而是要以己为师,带领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将道德与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每日分享的形式讲解生活中的法律现象或是道德行为,并积极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师生的讨论会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在一定程度上,教师遵守法律或是道德的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单凭一本政治教材很难解决问题。因此,政治教师应该注重拓宽学习的渠道,加强现代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现代技术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使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来解决光靠书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政治教学还必须关心学生课堂以外的学习,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政治老师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单纯的读写和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实践证明,学生更喜欢这种形式的“家庭作业”。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建设和人格培养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作为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引路人,要做好表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教学途径,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有较高法律素养的栋梁之材。在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不忘初心,将之视为重大的光荣使命,为之不懈努力,在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