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园益智区有效性材料投放策略

【作者】 龙秀红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正文】摘 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益智区就是利用儿童的这一天性,把玩具材料供幼儿游戏,动手操作,从而得以锻炼幼儿大脑,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益智区有效性材料投放,直接有利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因而是幼儿园有效教学的重要研究环节。本文就是探讨怎么把有效性材料投放到益智区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幼儿园益智区;有效性材料;投放策略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不是儿童外部活动的简单消遣,它是儿童能力、思想以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身体运动,是儿童大脑的印象和兴趣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游戏可以提升思想,形成兴趣,开发大脑智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因此,幼儿园的常规教学都设有供给幼儿玩具材料的游戏区,也就是益智区。幼儿对游戏活动是没有目的的非联系性的,因而在益智区投放的玩具材料必须有引导和暗示性,能够激起儿童的冲动兴奋,又能引导儿童的自觉性和行动向更高水平前进,这就是益智区有效材料的投放。那么怎么投放玩具材料才更有效呢?概括起来,一是要满足幼儿游戏心理所需,能引起儿童的冲动兴奋;二是要有生活简单明了的象征意义,能引起幼儿的想象力;三是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下面就具体的投放方法与同行探讨。
  一、益智区有效性材料投放首先要满足幼儿游戏心里所需,能引起儿童的冲动兴奋
  益智区实际就是把玩具材料供幼儿活动操作,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活动区角。幼儿的游戏活动首先是一种心里态度,也就是心里满足,而不是外部表现,所以益智区材料的投放,首先是要满足幼儿游戏心理所需,引起幼儿的游戏冲动兴奋,这是益智区有效性材料投放的首要考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所投放的材料是无效的。那具体怎么投放才能做到让幼儿冲动兴奋,促进所投放的材料的有效性利用呢?
  首先顺应幼儿的认知心理。幼儿辨认事物是从感知觉开始的,生活中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的事物,是幼儿认知的首选。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红、黄、蓝、绿等颜色;对会动、会变色、会发声等事物容易辨认。由此,在益智区里投放的材料,就要颜色鲜艳,色彩会变化,有动感,会发声。比如五颜六色的彩球,色彩各异的拼图;会走动的电动小白兔;打开会变色、会发声的魔盒等等。这些顺应儿童认知心理规律的材料,是他们的游戏心理所需,将引起幼儿的游戏冲动兴奋,激起幼儿游戏的欲望,最终才有机会达到教学的目的。
  其次是观察。刚才讲的是依据幼儿心理学的一般规律,投放的材料大多有效,但要材料投放更有效,具体落实还要老师细致的长时的观察。观察的方法还是分类观察比个别观察好,比如把喜欢玩数字拼读的、喜欢预设板涂色的、喜欢看动画的、喜欢玩电子猫的等,进行分类观察,这样观察有利于形成群体,形成游戏的学习氛围,方便有效性材料的投放。
  二、益智区材料要有生活简单明了的象征意义,能引起幼儿的想力
  “生活简单明了的象征性”的游戏材料,才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这是衡量“有效性材料”的标准之一,在益智区投放这些材料,才是“有效性材料投放”。
  幼儿生活充满着想象,但他们的想象形成物多为生活用品,也就是他们想象多为象征性想象,而不是创造性想象。比如把木片想象成锅铲,把瓦片想象成锅,把树叶想象成菜等等,这样一个儿童“厨房”就建成了;“就餐”时,一块较平的石头就是“桌子”,树叶成“碗”等等,在成人看来“单调无聊”,但几个小孩可以玩一天。可见,材料的投放,要简单而又贴近生活,这样材料才是“有效性材料”。
  但是,我们投放的材料,不是只为了追求“简单、贴近生活”,而是以幼儿的理解力为中心,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有些老师认为,为了得以扩大儿童的想象力空间,反对投放如洋娃娃、电动猫等,几乎是“成品”的材料,这会没有多少想象的空间。其实,这是误解,因为这些材料又可以引起幼儿向高一级想象,比如他们会想象为客厅的布置;车库的布置等。又有严重相反的,认为材料越模糊、抽象、超自然,越有利想象,比如把一张纸想象成飞机、蝴蝶,才是正宗的想象,这是已经把成人意识强加给幼儿,幼儿是无法理解的。这两种偏激的指导思想,是把成人想象思维代替幼儿的思维,因为成人知道实在的事物,懂得材料的象征性,又懂得材料之间的关系。而幼儿想象常以当前的感知对象为主,想象经常与知觉过程相纠缠,事先不懂得事物的联系,只是在想象中得以满足当时的感官兴趣。
  所以,有效性材料的投放,要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尽量使材料自然、简单易懂;要防止投放的“成人思维化”。
  三、益智区材料投放要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有效性材料的投放,目的不是给幼儿单纯的娱乐,而是要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投放的材料,要能激起幼儿的自然冲动和本能,能激起幼儿的想象力,同时,又要使幼儿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得以提高到新的水平,使之养成习惯,使自觉性扩大加深,形成可控的学习行为能力。那怎么投放材料才能引导幼儿进步,达到教育意义,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呢?
  (一)投放材料满足幼儿的模仿所需,让他们在模仿游戏中进步。
  我们懂得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这个心理特点是我们投放有效性材料的重要抓手。我们平时投放材料是,保证材料能引起儿童的冲动兴奋,满足他们想象力,同时,我们要保证他们可以模仿一个完整的游戏生活场景,以便能练习“生活工作”,在练习中能锻炼幼儿思维,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这就要求我们投放的材料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材料组,比如我们在益智生活区投放了一盆水,我们就要配有游戏鱼竿、鱼桶、网兜等,让幼儿可以模仿一场钓鱼,他们可以练习这种生活技能,同时,才可以锻炼做事思维,懂得钓鱼要用鱼竿,放鱼饵,钓得鱼要放桶里等等。如果材料不配套,玩水是儿童的爱好,他们见到水就去摸去踩,除身体被淋湿,满足当时感官外,几乎没有教学意义。
  我们投放的材料,其配套不是固定的,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对材料进行拆分重组。比如在益智技能区,我们投放了画板、颜料粉、画笔,我们可以从生活游戏区拿来水桶供幼儿洗笔,拿鱼模型供幼儿画鱼写生。这样做能节约资源,又能是投放的材料真正成为有效性材料。
  (二)投放的材料要有暗示性,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儿童易于接受暗示,这就给我们指导幼儿游戏,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儿童的能力是粗放的、未成熟的,我们必须不断加以丰富,通过暗示来指导他们走向成熟。我们刚才谈到幼儿的模仿性很强,这是对教学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因为模仿本身就是对原有生活的重复,假如我们不暗示干预,模仿变成一种思维依赖,也就是说“套版效应”,不能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正是如此,有效性材料投放,就是有暗示性,提供的模型、样本足以帮助儿童明确地去想象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样他们才会去思考,推动他们能力的发展。
  材料投放,为什么要有暗示性而不是明指呢?因为儿童不喜欢成人干预他们的游戏世界,比如老师进了儿童营造“商店”,假如我们老师认为“商店”布置不好,帮他们布置,这一帮,引来他们的反感,的确这样已经是成人的意识,不是儿童的习惯和兴趣。而暗示他们则乐于接受,比如幼儿下决心开个“上课”游戏,你给他们投放一根长小木条、一块小木板、几根短小木条,几张纸,然后他们会自己想象,长木条是教鞭,短木条是笔,纸张用于做作业,木板用作黑板,这样他们“一节课”就可以展开了,他们心中的“老师学生”该怎么做,安排得如真实课堂。假如投放的材料不是这些,就无法激起幼儿“上课”游戏的灵感,也无法组织这样一场游戏,他们就少锻炼“上课技能”的一次机会。
  暗示性投放材料,能够帮助儿童自然而然的实现他们的愿望与意念,他们能力在游戏中得到进步,教育教学的目标就自然得以实现。
  (三)有效性材料投放要适合教育教学长远需要。
  幼儿园教学的误区就是目标不明,以为哪个老师教的“书本知识”多,哪个就是教学能手,其实,幼儿园教学是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小学生活学习作准备。由于不明的教学目标,就造成了益智区材料的投放,几乎是数字拼图、汉语拼音拼图、课本的辅助图片,投放完毕,老师的又示范又讲解,并要求幼儿去完成,这样做外表上看,好像很有效果,幼儿学得很对东西,所投放的材料最有效。其实,这样做马上违背儿童的意愿,没有游戏的快乐,间接的是扼杀了儿童的理解力、创造力,只有强制的模仿力。这就造成,当他们上了小学以后,没有自己独立的学习方式方法,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现实来看,我们投放的材料,只是满足老师一时的教学需要,而幼儿失掉往后的才能,所投放的材料就不是有效性材料。
  我们在益智区投放的材料,即满足当时的教学需要,更要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这才是有效性材料的投放。
  总之,幼儿园益智区有效性材料投放,要能激起幼儿的游戏欲望,便于教育教学能顺利开展;又要有象征性、想象性,便于培养幼儿的思维;最终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只有做到这些,投放的材料才能对儿童有真正的“益智”作用,所投放的材料才可以称得上“有效性材料”。
  参考文献:
  [1]【美】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
  [2]【德】福禄培尔 《母育游戏》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学会做课题》 星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