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在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作者】 王丽霞

【机构】 (山东省烟台栖霞市蛇窝泊中学)


【正文】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数学学习对学生日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从整体上虽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展开讨论,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学习积极性;效率
  数学学科本身是一门抽象和具体相互结合的学科,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门极为基础的学科。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这一阶段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培养思考和学习过程的思维能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指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思维能力主要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义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的、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会运用数学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而创造性思维实质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表现在解决问题不死套公式,而是融会贯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深入细致的观察品质使他们形成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创造性思维打开思路之门。以概念教学为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就要渗透到概念的引入、形成巩固和引用到每一个环节。1.在概念引入中培养观察能力。数和形的概念,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出来的。数学的概念的引入过程,首先有实际事物或模型的直觉和表现中获得感性认识,这就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材中引入新概念、公式、公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新教材。数学教材中“感知”教材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实物直观途径,教学中提供一些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亲自观察直接感知对象,从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二是语言直观途径。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或教师补充的基本事实材料让学生“感知”他们,引入新概念。这样引入新概念即培养了学生掌握概念的实质,又提高了观察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知识”“能力”。2.在概念形成中培养观察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概念形成是以理解定义,掌握内涵为标志的。因此,在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对比和变式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并培养其观察能力。首先,通过对比分清相似概念的区别培养观察力。其次,通过变式掌握概念的内涵培养观察力。3.在概念的运用巩固中培养观察能力。数学概念主要是在运用中巩固的,通过实践检查可以纠正错误认识,通过实际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理解数学概念。在巩固所学新概念中可以给学生留些观察性习题,可以同时达到巩固概念培养观察能力的双重目的,为创造性思维打开思路之门。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课堂氛围,主张建立一种平等、沟通的交流模式,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课堂保持足够的活跃度。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相应的肯定,对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应予以支持。同时,若是学生在思维的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的错误,不要着急否定,应该以委婉的方式进行批评和指正,不能够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思考和认识。
  三、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生大多还处于思维模式建立的时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强调动手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灵感,调动学生思维活跃度。因此在数学课中,教师要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内容形式帮助学生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增强课堂活跃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对于学生学习思维习惯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课后习题的选择过程中,应该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发散学生教学思维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多提供一些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会在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考方式进行分析,之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四、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思维能力就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某些共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属性,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例如,在初一数学课本中讲到不等式的性质时,可以用等式的性质来类比找到它们的差异:不等式性质l与等式性质l是一致的,但是不等式性质2与3将同乘同除同一个正数与负数区别对待,因为在等式变形中不涉及变号的问题,而不等式则要考虑同乘除负数不等式要改变方向的问题,如学生对这两种性质加以对比,记忆会更加准确。再例如,讲到初一几何线段、射线以及直线。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几种图形的类比,从端点到是否可测量、是否可延伸等几个方面加以对比区别,找出共性与特性,这样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系统以达到运用自如。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很好的一种措施,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这样机会,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完善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方式,真正发挥数学课程本身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忠清.浅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34-135.
  [2]向述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经营管理者.2017,2:474-475.
  [3]赵梅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1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