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信息带来的温暖

【作者】 刘 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古人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身为老师的我们都经常犯错,更何况正处在成长期的学生!只要犯错后能诚心改过,我们就要给予最大限度的鼓励和赞赏。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关爱、谅解。而此时如果我们能拿出一颗宽宏大量的心,像关爱自己的孩子在犯错中得到成长一样,学生就会对你心存感激,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工作中,关爱学生是理解和信任学生的一种表现。有原则的关爱往往比简单粗暴的惩罚措施来得更有效。
  还记得,刚接手不久,就来了一次月考。在数学考试时,也许题目太难,也许欣欣想拿个好分数,给身为数学老师的我留下个好印象,最后15分钟铃声刚刚响过,我发现欣欣正神情慌张地把一张纸条压在卷子下面。直觉告诉我——她在作弊。我一向疾恶如仇,岂能容她如此胆大妄为。于是,我决计“迂回前进”到她的背后,来个“人赃俱获”,并准备当众没收她的卷子。
  当我出其不意地把手按在她卷子上时,我看到了一张因极度恐慌而扭曲变形的脸。欣欣用近乎哀求的目光看着我。刹那间,我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我灵机一动,将卷子和纸条一起拿起来,装成看看她答得如何的样子,并迅速将纸条撤走,然后看着她意味深长地说:“好好检查哦,往往让你失分的的正是那些微乎其微的细节。”
  班会课的表彰会上,欣欣站在讲台上始终深深地低着头,也许她还在为自己一时糊涂感到羞愧。
  我庆幸自己不曾在刹那间做出那种鲁莽事来。我不敢想象,一时冲动的我,如果当着众人的面把她的自尊和矜持如此不屑地撕成碎片,让这样一个女孩子难堪得无地自容,她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呢?心中会不会留下一团挥不走的阴影?
  后来,毕业的欣欣用手机发来信息说:“老师,真正让我难以忘记的不是您的循循善诱,也不是您的诲人不倦,而是您的关爱。您关爱地呵护着我的自尊,让我在愧疚之后还能平静而从容地抬起头。您的关爱是一份厚爱,让我感恩至今……”这几句话就是对老师极高的赞赏,每每看到这几句话,我的心里都会有一股暖流汹涌而出。
  每个人都是有羞耻之心的。当一件该被谴责的事情戏剧性地变为“礼遇”时,更会引起人心灵的震颤。这也许就是爱的魅力。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班里正在上自习课。打过上课铃不久,我便到班里去想看看同学们的复习状态。结果发现班上的男生小杰正在玩手机。周围围着几个看热闹的同学。看到我进来,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几名围着的学生慢慢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小杰慌乱地把手机塞进抽屉并下意识地保护着他的“宝贝”。同学们把目光从小杰的身上移到了我的身上,看我如何解决这件事。   
  我停了一会儿,神情严肃地来到他的桌前,把手一伸:“给我!”他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像是在说:“老师,您就原谅我一次吧。”但我当时很生气,根本没理会这些,仍然严厉地说:“拿出来!”他不情愿地、 慢慢地拿了出来。我顺手接了过来。他看我真的要没收了,急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哭着说:“老师,您还给我吧,我以后再也不带了,我爸要是知道了非把我打死不可。”周围的同学也帮着求情:“老师,您就原谅他这一次吧。他是今天才带来的。”我有点不忍。但不没收,有违自己说过的话,谁也不许带手机回校,一旦发现,我就没收。老师说话不算数了。没收,还真有些不忍心,正在我犹豫之间,却缓和了当时的情绪。我说:“有事情找家长可以找老师借手机打电话,不能带手机回校,放学马上带回去。”小杰,马上露出了笑脸,连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第二天早晨,我刚走进教室,发现桌子上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没有没收我的手机,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再犯错误了,请您相信我。”看到字条,我顿时有所悟,我关爱了他,他就自觉地改正错误,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这意外的结果,使我感觉到:适当关爱学生的过失也是一种教育的技巧,也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看到他的进步,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幸福感,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
  像这样温暖人心的故事随处可见,正因为如此,我才在教育教学之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