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探究式学习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史洪发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大田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科目对学生品德培养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合理也影响着教学的成效。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在教育模式上进行了不断创新与探索,文章对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方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中根据某一个主要话题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相关的品德知识,还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所以,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探究性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探究性学习法不断完善与创新,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探究性学习法的基本要求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对讨论主题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对相关知识资料进行收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课前就产生要将自己的发现与思考与他人进行讨论的欲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自信与胆量对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进行语言表达,敢于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然后可以正确地看待讨论的结果,虚心地听从其他同学或者老师的意见。而对于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法的运用上,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抛弃机械式填鸭教学,在课堂中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安排进行合理的设计,尤其是探究性教学上的课堂问题。在学生进行探讨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创建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情境,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法的实践应用
  1.明确课堂主题,对课堂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中有许多方面知识,而不管是什么样的知识问题,都有对其进行研究与讨论的价值。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就要明确课堂的主要讨论话题,也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确定课堂主题,以保证学生对问题更加的容易接受与理解,在明确课堂主题时要保证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关联性。在确定主题后,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社会认知以及经验等进行合理设计,设计的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认知范围。设计的问题要以一个核心问题进行展开,这个问题也必须是学生关注的以及具有追寻欲望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核心问题就是节约用水,然后教师再围绕着这个问题核心进行讨论设计,如“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情况”“水资源减少后出现的问题以及后续的影响”等。
  2.在讨论时进行合理的分组
  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也就需要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在分组学习中为了方便,往往是前后桌或者是同桌之间进行分组,为了发挥出探究式学习法的讨论效果,就需要根据需求与情况对小组人员进行合理的搭配。在分配时小组人数不能过多,成员间的水平要保持“长与短”的混合分配,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与此同时,也要对小组间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拥有各自的责任,让每一个小组中的学生都可以关注到讨论的问题中,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讨论中有不同的收获,从而促使讨论学习更加有效。总之,就是需要学生在讨论中合理搭配,调动每一名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3.引导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情感的认知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加深学生对社会道德的认知,培养学生对道德情感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水平。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讨论时,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比如在讨论有关诚实守信的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要从自身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思考与讨论,如学生与家人之间有关诚实守信的经历,从而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对诚信这两个字的重量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诚信”与社会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关系与影像,从而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此问题有关的课堂主题比如“诚信与传统美德”,让学生在讨论时懂得做人要诚信的道理。同时在谈论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4.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基于品德和社会这门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良好的品德和素养,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然而,这样的目标仅仅通过老师的理论灌输是很难转化成为现实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重新塑造自我,形成良好的品质和道德。比如,在给学生们讲解雷锋精神的时候,可以对学生叙述雷锋的生平事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具体内容时,可以通过故事向学生讲述何种行为是错误的,何种行为是正确的。老师讲述完以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并举生活中存在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对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入。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要教师充分熟练掌握组织讨论的技巧以及问题的设计。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在积极探讨中理解知识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提高小學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泽刚.浅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探究讨论[J].科学咨询,2016(35):54-54.
  [2]黄道成.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讨论学习法的运用[J].教师,2016(1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