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应用

【作者】 张春霞

【机构】 (新疆乌苏市第六中学)


【正文】摘 要: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通过动手做,实践,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注重凸现个性,让每个人都显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中,我们可实施这样几个方法,一是激发积极探究性学习;二是点燃思维的火把;三是提供探究的机会;四是通过疑问激起学生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实施应用
  长期以来,我们疲于应付考试,常常给学生练习、繁、难、偏的习题,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山一样的作业和习题压的喘不过气来,每天只是应付作业,都会被搞的筋疲力尽,哪有时间思考、探索长此以往,消损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闭塞了学生的思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却没有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出现了逃学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反思。
  一、激发积极探究性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我们打破这种教师死教、学生苦学的局面。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培养创造性人才,积极推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通过动手做、实践、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让每个学生都显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个人的经验不同,知识积淀不同,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教师再也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而成为与学生平等学习,共同参与,一起成长的学习伙伴,课堂则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时空。我们知道,探究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究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认识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点燃探究思维的火把
  我们一直把学生当成无知的小孩子。教师就像一个精心的保姆,一味的给学生灌输所谓的营养,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甚至连课堂回答的问题都要按教师设想的模式回答,以至于到了公开课时,学生都不敢回答问题了,生怕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回答,引起老师的不满。学生甚至苦苦的揣摸教师心中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是学生在适应教师,适应教师表演教学过程。学生的手脚被束缚起来了,不敢大胆的设想与思考,更不敢提出异议。新课程要求教师只须为学生提供思维的过程,从把知识带向学生到把学生带入知识中转变。让他们自由的探索知识,大胆的设想,积极的实践。教师应积极的配合学生的思维,迅速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顺序。比如教学《比的应用》时,我的思路是先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再用其他方法解答。在我引导学生分析条件,画线段图展示题意后,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可不可以先求每一段是多少,再求这样的几段是多少?”我先一怔,随后点点头表示同意。我及时的肯定,表扬了这个学生。紧接着,我和全体学生交流,发现学生都觉得画线段图、用归一法解容易理解。我就迅速调整了教学顺序,先用归一法解,等学生熟悉后再介绍按比例分配的解答方法。
  三、提供探究的机会
  新课标要求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注重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过渡,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实践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动手、比较、交流等方法,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引导学生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怎样转化呢?这个问题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最后学生汇报时,那些方法真是奇特,有些是我根本没有想到的,有的学生割拼成长方形,有的割拼成了三角形,还有的割拼成了梯形,各种平行四边形等。这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我的认识也提高了许多。我感觉到我确实是和他们在一起成长。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发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通过疑问激起学生探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堂课都必须解决一定的问题,这也成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一个尺码。如果教师没有当堂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必成为一节失败课。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探究。评价课堂效率,是看是否全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活动意识,是否教给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一堂课也可以带着疑问引导学生走向课外。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里有圆?再让学生摸一摸圆,感知一下圆,引导学生经过对折,测量等方法掌握圆的特征。然后问学生,如果让你画一个圆,怎么画?有的说可以用碗沿画,有的说可以用桶底画,有的说可以用两个树叉画,还有的说用圆规画。我让学生把每种画法都实践了一下,然后紧接着问,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正规的圆,怎么画呢?扛个圆规吗?提个水桶吗?怎么办?让学生讨论,下课后自己实践一下。学生兴趣很浓,刚一下课就跑到操场上去实践,我想,不管他们的方法是什么,学生一定是在一个非常兴奋、积极的状态下进行的,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探索的能力,而是我们从来没有给他们提供这样的信息和机会。
  总之,探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摸索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我们只有以学生为本,根据个人不同的经验,不同的知识积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动手做、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才能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愈学愈乐。
  参考文献:
  [1]朱丽娜,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03年。
  [2]陈寿文,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