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下的汉服推广研究

【作者】 唐芳然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风景园林1601)


【正文】摘 要: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汉服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饰越来越受到人们推崇。在积极宣传推广汉服的人群中,大学生群体不容忽视。本文阐述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下的汉服推广研究,对形成良好传统文化氛围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汉服文化;大学生;推广渠道
  一、汉服流变
  “汉服”,又叫“华夏衣冠”、“汉衣冠”,是汉民族传承了4000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饰,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书》是最早记载 “汉服”一词的典籍,有“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之说。按照广义范围,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直到明末清初期间汉族所穿的日常、礼仪的服装,都可称之为汉服、华服。
  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汉服形制经历了诸多变化,但主要特点如交领右衽、袖宽且长、隐扣系带、上衣下裳等仍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保留了下来,并且作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代表,彰显了仁、义、礼、智、信等优良品质。
  在当下悄然兴起的汉服复兴运动中,喜爱汉服的人们往往会互相称为“同袍”,在这些人中,大学生群体正以惊人速度逐年上涨。2018年“中国华服日”设立,日期为古代的上巳节,即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通过这个节日不难看出,号召全国青少年深入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承接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时代精神需求的服装服饰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人生重要节点走上街头、走进网络、走进生活,已成为汉服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汉服传播现状
  汉服文化的主要传播渠道包括:汉服群体内部传播、商业渠道传播、普通民众传播。其中,汉服团体和汉服群体在汉服文化对内传播中起关键作用。汉服群体主要包括一些注册机构与学校社团等,这些群体往往具有一定的汉服知识素养,并愿意为汉服的推广宣传贡献力量;商业渠道传播则主要表现在汉服售卖方面,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关于汉服的搜索结果多达20万条,虽然其中不乏借机“蹭热度”的商家,但从中也可看出我国汉服销量整体处于上涨态势;普通民众是最容易对汉服产生误解的人群,由于从前汉服并未得到人们应有重视,是相对小众群体,因此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容易同和服、韩服等服饰混淆。
  三、汉服在大学校园的宣传推广
  大学校园具有相对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穿着汉服行走在开放的校园中,收获的更多是欣赏和赞美目光,而不是嘲笑和不解的眼神,因此开放的校园气氛对汉服文化的推广传播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同时,大学生是未来文化的书写者和创造者,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和推广汉服,由高校到社会,形成由点到面的文化覆盖,实现汉服文化的快速发展,借此也可带动社会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在老师或学生带领下,纷纷成立了各类汉服社团。与普通的兴趣爱好社团不同,汉服社团有强烈的对外宣传传统文化的意愿,社团中,汉服既是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传播载体。目前,许多人对于汉服的认知来源于其华丽的外表,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并无过多了解。因此,汉服社团组织的文化认知活动十分必要,汉舞、诗词创作、节日庆典、传统娱乐活动等都是开展汉服文化活动的良好途径。
  社团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传统节日举行的相关活动,如花朝节赏花踏青,七夕节乞巧,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等,在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的同时,宣传中国自己的节日文化;另一类则是室内活动,诸如书法、绘画,弹琴,阅读古籍等。
  除对校内宣传外,社团同时也是汉服文化进行社会宣传的良好平台。通过大学社团作为桥梁,与社会组织进行积极交流,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种类型活动;或成立项目课题研究组,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课题、参加设计大赛等,都是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赋予新的生机活力,也是将汉服推广到社会大众的有效载体。
  四、汉服意义与校园文化建设
  汉服不仅是服饰的一种,更是文化的沉淀保存。汉服文化是反应儒家礼典制度的文化总和, 它通过不断完善自己,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饰体系。服饰是时代的产物, 服饰的演变反映的是时代发展过程和意识形态演变, 服饰体现文明程度, 体现经济发展, 等级划分也和服饰密不可分。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提倡传统文化中的仁、礼、孝等文化特质,而汉服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表现载体,宽衣博袖代表着天地圆融的包容气质、交领右衽是道家阴阳学说的生动体现、上衣下裳则代表了天乾地坤的天地崇拜。汉服不仅是简单的古代服装, 其背后代表着一整套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但复兴汉服并不意味着要照搬古人生活方式,而是要创造新时代的汉服文化与礼仪。这就需要通过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提升打造,大学生作为承上启下的年龄阶层,思维方式活泼,且接受新鲜事物更多、更快,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同时,大学生有足够时间与热情进行汉服推广,能够从身边人开始,由学校到社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汉服文化。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建立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大力宣讲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在大力推广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当下,汉服作为我们民族服饰的代表之一,更应得到重视。透过汉服可以窥探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等级思想和传统中华美学。而汉服复兴运动使得汉服重新出现在中国人民视线中, 只有清晰了解民族文化根源, 中华民族才能树立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文化传播才有实现基础。[3]大学校园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汉服推广提供了新鲜土壤。相信不久的将来,汉服文化一定能在其滋养下盛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班固 ( 汉) . 汉书 [M]. 北京: 中华书局,2007.
  [2]徐玲,王宝琪,钱卓为.探究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8(07):210-211.
  [3]何嘉欣.浅谈当代汉服复兴运动对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J].西部皮革,2019,41(08):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