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杨荣金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发轮职业中学)


【正文】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特别是不能有效地利用历史科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这个时期的初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这种舍本求末的教学现状实在是令人痛心。
  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历史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课程,作为一位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下面谈点自己的浅见。
  首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历史学科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等特点,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感人、可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形象、具体、深动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本人任教以来多年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在复习八年级近代史的时候,就充分利用这段中国屈辱史和抗争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自从1840年,英国使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建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国门后,我们泱泱中华竟然在未来百年里长期遭受列强的欺凌与瓜分。但是我泱泱中华不乏爱国仁人志士:虎门销烟中林则徐果敢点燃了燃烧流入残害中华民族的那把大火;鸦片战争中舍身殉国保炮台的关天培;为求国家富强致力洋务运动、不畏年事已高西征新疆的左宗棠;因炮弹打光而驱舰撞向日舰吉野号的邓世昌……?我堂堂中华正处于腐朽黑暗的社会、正在遭受列强欺凌之际,不乏诞生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从这些历史教育素材中,教育学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学生在现代社会里去体会、认识我们柔弱的过去,让学生们去感受我们当时清政府虽然是腐朽落后的社会,去认识依然不乏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而轰轰烈烈的拼搏;让学生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从而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要切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表现为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而且具有反抗意识。因此,我们必须用和风细雨般的渗透,才能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对千古传诵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气概的历史名言,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教师如果有感情地朗读,能燃起学生的热情,激起他们的联想;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教师如能富有魅力的讲述历史故事,也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要多运用直观教具,在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将彩陶、瓷器、地动仪、长城等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讲帝国主义侵略的暴行时,如果拿出实证,如将南京大屠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要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在复习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上使用表格列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就课堂上将这些条约的签订使得当时的清政府丧失了国格,丧失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领事权、驻军权等等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认识到“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历史,从而达到复习以及将爱国主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目的。
  第三,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我们现在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兴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从林则徐、魏源向洋看世界,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农民自发的义和团运动,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落后挨打的状况,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才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如果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欢欣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总之,利用历史学科的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途径把它渗透到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