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作者】 张玉萍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家长、老师以及国家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在进行小学生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小学生的逻辑能力非常薄弱,而恰恰数学的特点就是逻辑性比较强,可见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困难强度有多大,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对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发展,推动教育的有效发展。大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能够实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下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及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学生;思维;发展策略
  大问题导学教学方法中的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大”和“导”其中大问题是指问题的提出时要“大”,其中包括的知识要广,涵盖数学知识的重点以及难点,这样能够促进数学知识网的形成,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导”主要是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进行知识的串联,建立知识的连贯性。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何谓“大问题
  (1)挑战性强。“大问题”是指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但是这个难度并未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跳一跳”的方式就可以够到。(2)具有繁殖力。“大问题”一般是以问题为起始,以这个问题为起点催生出大量的新问题。(3)少而精。“大问题”力求精益求精,并不是越多越好。
  二、利用“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死板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并开发,不拘泥于课堂上固定的思考模式,进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上灵活思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从而用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乘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这样的 “大问题”:4 + 4 + 4 + 4 + 3 = ?让学生利用简便乘法的方式进行运算。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有很多种解答方法,比如将上述式子转换为 4 × 4 + 3 再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对于刚学会乘法概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难得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解答方法进行充分的肯定,并且进行更加深入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想出具有创造性的解答方法,比如:将上述式子转变为 4 × 5 - 1 来进行运算。在这种解答方法中,学生看到了一个问题中并不存在的 5,这种思维方式属于在隐藏的问题中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属于一种卓越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充分地肯定这种思维,并且对这种思维多加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 利用“大问题导学”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形象思维指的是利用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形象来进行表述的一种思维形式,人们在经历过事情后会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形象,在以后的思考中能够对这些事情形成二次影像。对于小学生而言,形象思维能力是其所具备的主要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利用“大问题导学”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锻炼。 例如:在对“余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余数的概念理解并不透彻。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加深学生对于余数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有 14 个苹果,平均分给 6 个小朋友,每名小朋友会分得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2、有 11 个小朋友分组做游戏,每组需要有 3 个小朋友,问可以分为几个游戏小组,还剩几个小朋友没有分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粉笔”来代表苹果进行问题解答摆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形象记忆,之后选出 11 名学生进行问题 2 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运用之前教师演练形成的表象来思考问题。在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后,教师可以再设置一些相似的问题,比如有 9 支铅笔,需要分给 4 个小朋友,每名小朋友会得到几支铅笔,剩下几支?通过这样的“大问题导学”,学生能够认识到余数概念的本质,从而掌握余数这一知识点。通过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设置,教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 利用“大问题导学”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指的是对待问题思考时的严谨程度,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既要遵循实物的客观逻辑,思考的过程还要具有逻辑性,从而进行正确的推理,在这个过程中,论点论证要有说服力。可以看出,逻辑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在数学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更加严谨,更加正确。 例如:在“商不变性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大问题:10 ÷ 2 = 5;100 ÷ 20 = 5;1000 ÷ 200 = 5,学生看到这些算式后,就会思考这些算式想要表达什么,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考进行以下引导:算式 1、算式 2 和算式 3 相比,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几倍?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时,商有怎样的变化?这三个算式能否总结出一些规律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自主地分析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充分地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锻炼,进而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结束语
  结合上文可知,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就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小学是学习习惯及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数学又是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学科,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方法及策略,“大问题导学”主要是指要利用提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数学的导学,其中“问”是“导”的一种关键措施,“导”又是“问”的一种重要结果,两者互相促进,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蒋灵凤.科技信息.2011(14)
  [2]浅析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J].孙业平,马维先.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3]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研究[J].王中山.才智.2013(12)